【船机帮】某型柴油机冷却水压力低故障分析
船机故障心莫慌,遇事不决船机帮
导读
一、故障介绍
某型柴油机系国产高速柴油机,20缸V型布置,作为我国某型船推进动力,一条船配置两台该型柴油机。
2015年3月17日,某型船右推进柴油机 (以下称“右机”)起动过程中,A排缸冷却水压力低报警,压力在0.008—0.040MPa间波动。
B排缸冷却水压力正常,约 0.09MPa。
柴油机带负荷运行几分钟后,A排冷却水压力恢复正常;
在额定工况下膨胀水箱水位明显上升。
柴油机怠速运行过程中,冷却水温度低于 75℃时,B排恒温阀至淡水冷却器接口c处温度与淡水冷却器至恒温阀的接口d处温度相近,同时A排冷却水恒温阀至淡水冷却器的接口d处温度明显高于淡水冷却器到恒温阀的接口c处温度,与冷却水出机温度相近。
二、故障原因分析与排查
该型柴油机冷却水系统为闭式循环,介质为淡水,由冷却水泵、恒温阀、滑油冷却器、机身、缸盖及增压器水腔、海淡水冷却器、机油热交换器、膨胀水箱、阀门管路及仪表等组成。
AB两排冷却水在海淡水冷却器和出机冷却水分配箱处混合。
从冷却水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来看,导致冷却水压力低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冷却水系统管路内进入或产生气体,来不及通过管路排除而进入水泵吸口,导致冷却水压力低且伴随波动;
同时,由于冷却水管路中有空气,致使管路内的冷却水被挤人膨胀水箱,表现为膨胀水箱水位上升。
具体可能原因如下:
(1)冷却水管路吸入外界空气;
(2)气缸盖、气缸套裂损,造成气缸内燃气窜入冷却水管路;
(3)冷却水管路排气不畅;
(4)理论上,恒温阀未开启时,恒温阀至淡水冷却器口由于没有热水流动温度较低,海淡水冷却器至恒温阀接口处,由于与水泵前的循环水相通,温度应较高,根据A、B排恒温阀与淡水冷却器接口温度差异判断:B排恒温阀可能工作不正常。
1、排气管路检查
柴油机冷却水系统分别在自由端增压器、输出端增压器和冷却水出机分配箱三处设置排气管,与膨胀水箱连接,通过膨胀水箱呼吸阀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检查排气管,通畅无异物;
膨胀水箱呼吸阀开启压力正常,无卡滞现象。
2、外围管路密封性检查
按照船舶建造要求对外围冷却水管路进行密封性试验,管路无泄漏;
对海淡水冷却器淡水腔进行0.6MPa水压试验,未见异常。
3、机内管路检查
柴油机运行过程中,仔细检查柴油机内部冷却水管路,未发现明显泄漏。
交换左右机B排恒温阀后,左机起动正常,右机起动过程中,A、B排冷却水均出现压力低报警,继续运行,压力恢复正常。
期间,冷却水温未达到开启温度时,右机B排恒温阀C口温度较低且稳定,而左机B排恒温阀(原右机B排恒温阀) C口温度随冷却水温升高而升高。
试验表明:
原右机B排恒温阀提前开启,但不是本次故障的根本原因。
至于增压器、缸套、缸盖等高温零部件密封性试验,考虑到高温试验条件,对整个柴油机在一定水温下进行压力试验。
根据柴油机冷却水管路零件密封性试验要求,选择冷却水温度为75℃、压力为0.3 MPa进行试验。
试验方案如下:
(1)运行右机至冷却水温75℃左右;
(2)关闭柴油机与外围系统的连接接口,包括海淡水冷却器与恒温阀进出口、冷却水预热管路进出口、膨胀水箱补偿至水泵之间的补偿水管路及冷却水放气管路等;
(3)从柴油机一放气管处连接压缩空气管及压力表,持续施加0.3MPa压力;
(4) 1h后,从增压器排气口观察增压器是否泄漏,并吹车检查气缸内是否有水。
试验后吹车发现:
B4缸减压阀处有水喷出;
内窥镜检查:
缸盖有明显漏水,缸套壁无漏水。
拆下B4缸盖进一步检查发现:
B4缸盖燃烧面上启动阀侧进气阀座与排气阀座间鼻梁部位有裂纹,如图2所示。
根据上述故障分析及排查,可总结如下:柴油机运行过程中,由于B4缸盖出现裂纹,缸内高压气体窜入冷却水腔,低转速下冷却水排气能力相对较弱,气体进入并积存于B排冷却水管路,并在出机分配箱与A排冷却水混合后分配到A、B排的水泵进口;
由于B排恒温阀提前开启,B排水泵前通流面积较A排水泵大,吸水能力较强,分配箱流出的大部分水流向B排,从而使A排水泵前残留空气量较多,导致A排冷却水压力低。
更换正常的恒温阀后,由于恒温阀开启时间相近,A、B排水泵前通流面积相当,水泵吸水能力基本一致,分配箱流出的水带着空气随机地流向A、B排水泵,导致A、B排均不规律地出现冷却水压力低现象。
同时,由于B4缸空气进入冷却水系统的空气未及时排除,积存在冷却水管路中,使膨胀水箱水位上升。
综上所述,本次故障原因系B4缸盖裂纹及B排恒温阀故障共同导致。
三、结束语
柴油机冷却水压力低是一种常见的故障现象,其处理措施和过程各有所异。
本案例B排缸盖裂纹导致A排冷却水压力低的情况更是少见。
笔者通过实际经验总结出类似问题的可能原因和排查方法,提出了一种柴油机冷却水密封试验方案,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本文原创作者系:
海军驻兴平地区军事代表室 王建国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 张 杰
END
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