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条内河集装箱绿色航线在徐起航

2025-10-31

“聚焦新能源船舶动力领域,为您带来前沿技术、行业动态、应用案例等深度内容,打造船舶新能源动力研究者、从业者与爱好者的知识之舟。”

千年京杭运河上,一艘艘纯电动集装箱船劈波斩浪,将绿色动能注入这条古老的运输大动脉。近日,全国内河首条集装箱运输绿色航线在南京、徐州两地同步对开,标志着江苏内河航运绿色转型迈出关键一步,为全国水运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 “江苏样板”。
这条 “南京 — 徐州” 绿色航线,不仅串联起扬州、淮安、宿迁等重要内河港口,更打通了苏北运河与沿江沿海港口的协同通道。依托纯电动船舶的独特优势,航线实现了班轮化运营,大幅提升了运输时效性与稳定性,让沿线企业的物流成本显著降低。作为 “水运江苏” 建设的重要成果,该航线以 “两横一纵” 航道网络为依托,正成为衔接国内近 40 个港口、辐射 20 个国际基本港的物流新动脉,服务范围覆盖 60% 以上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科技创新是这条绿色航线的核心底气。2022 年,我国首艘京杭运河最大尺寸纯电动集装箱船 “江远百合” 号首航,其 79.92 米的船长、120 个标准集装箱的装载量,大幅降低了装备投入成本。如今,“江远金陵”“江远秦淮” 等 5 艘同类船舶已批量下水运营,实现了从 “单点试点” 到 “规模化应用” 的跨越。这些电动船舶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搭载智能电力系统,动力响应更快,能精准应对复杂航行场景;电池系统的热失控预警与阻燃功能,通过了专业安全认证,让航行更有保障。
续航焦虑的破解,离不开配套设施的网络化布局。江苏构建起 “五站联动” 的充电网络,确保每段航程都有补能点。这些充电设施专为港口临水高湿环境设计,采用高效充电技术,配合柔性充电模式大幅缩短充电时间。更贴心的是,“云端平台 + 站端监控” 的智能管控体系,加上 “远洋 e 充” 小程序的一站式服务,让船员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充电预约、计费支付,彻底解决了电动船舶补能难题。而牵头制定的行业数字通信协议,更有效破解了充电设备兼容性的行业痛点。
绿色转型带来的不仅是环境效益,更激活了产业升级新动能。纯电动船舶全程零碳排放,噪音和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每公里电费仅为柴油成本的 40% 左右,彻底改变了传统内河船舶 “船龄老、能耗高、技术落后” 的现状。通过航线实践,江苏在电动船舶设计建造、标准制定、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推动形成了涵盖港口、电力、船厂、电池企业的全链条协同创新机制。未来,氢、氨、醇等新型清洁能源船舶的研发应用,将进一步拓宽绿色航运的发展空间。
从航道整治工程的稳步推进,到 “拨改投” 试点改革的创新实践,再到纯电动船舶的规模化运营,江苏正以实干精神推动水运能级提升。这条绿色航线不仅是一条运输通道,更是一条产业升级之路、生态保护之路。随着苏南运河 2000 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目标的实现,以及更多绿色航线的拓展,千年运河正以碧波清流承载起绿色发展的使命,让 “水运江苏” 成为低碳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注脚。

来源:网络

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