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老船不拆”困局加剧!分析师警告:干散货市场或面临运力过剩!


希腊船舶经纪公司Allied QuantumSea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全球干散货市场正面临“老船不拆”的尴尬局面。船东延迟报废老旧船舶的趋势愈发明显,加上新船持续交付、环保法规执行时间延后,市场正逐步积累潜在的运力过剩风险。

 

IMO政策推迟执行

老船“再战江湖”

 

Allied分析认为,国际海事组织(IMO)“净零框架”实施时间的推迟,使航运业在碳排放合规与碳价机制方面的政策预期变得模糊。由于未来标准尚未明确,许多船东选择暂不拆船,继续运营老旧船舶,以等待更清晰的政策指引。

 

图片

 

与此同时,今年6月正式生效的《香港公约》并未推动全球拆船量明显上升。Allied指出,新的认证要求提高了拆船门槛,而年内相对稳健的运价表现也让船东更倾向于让老船继续盈利,而非报废退市。

 

运价支撑短期繁荣

难改结构性失衡

 

在运输需求方面,来自巴西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依旧强劲,支撑海岬型船舶收益保持高位。同时,巴拿马型与超灵便型船舶受益于南美粮食出口扩大,运价同样表现坚挺。

 

图片

 

不过,Allied警告称,贸易带动的短期利好难以掩盖供需结构的深层矛盾。报告指出:“除非政策出台更强的碳减排激励与退役补贴措施,加快老旧船舶退出,否则老龄运力将持续挤占市场空间,拖延干散货船队能源转型进程,并在中期形成运力过剩风险。”

 

拆船量仅占现有船队0.3%

低迷创纪录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仅有36艘散货船被拆解,总计约200万载重吨。截至10月底,拆船量累计仅为55艘、约330万载重吨,占全球干散货船队总量的不到0.3%。拆船活动主要集中在灵便型与超灵便型船舶,占比超过60%,而同期仅有4艘海岬型船被拆解。

 

Allied还指出,目前全球干散货船队中约有1.3亿载重吨(约占12%)的船舶船龄超过20年,其中小型和灵便型船队老化尤为严重。数据显示,灵便型船中已有336艘服役超过25年,超灵便/极灵便型为232艘,巴拿马/卡姆萨尔型为234艘;相比之下,海岬型及超大型矿砂船(VLOC)船队则相对年轻,超过20年船龄的仅137艘。

 

图片

 

尽管拆船活动持续低迷,但新造船交付节奏仍然强劲。Allied统计显示,今年前九个月,全球干散货船队净增长达315艘。换言之,尽管行业面临去碳化压力,但整体运力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干散货市场的健康表象掩盖了深层的不平衡。强劲的货运需求和较高的运价为老船“续命”,但随着新造船订单集中交付,如果拆船速度仍维持当前水平,市场可能在未来面临运力过剩。

来源:洲际船务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