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启航不到24小时就因触礁沉没

2023-11-13

文章转载自《1963年,新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赴日途中沉没,周总理:严查到底》、《48年前,中国第一艘自制万吨巨轮“跃进号”不幸沉没,真相如何?》,转载时主要框架未动,但细微处做了省略,有改动。以史为鉴,分享点老故事,顺带偷个懒。


1963年5月1日下午2点左右,我国交通部突然收到“SOS”国际求救信号,几分钟后,中南海西花厅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周总理刚拿起电话就听到:我国“跃进号”货轮在赴日途中突然沉没!仅仅这一句话,就让周总理的表情彻底凝固了,随后便拨通了海军司令肖劲光办公室的电话。第二天,海军205、206、211、224四艘护卫舰开往韩国济州岛附近。

 

图片

作为第一艘国产的远洋货轮,“跃进号”首航日本便遭沉船,日本更是在国际上发布消息称“中国国产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赴日途中,因腹部中了3枚鱼雷而沉没……”不知是挑衅还是嘲讽,随后周总理下令:严查到底!

“跃进号”货轮沉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1958年11月27日,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建成下水,标志着我国造船迈入了万吨级时代。这艘万吨远洋货轮是由大连造船厂按照苏联设计图纸,在改造扩建后的万吨级船台上开工建造的。虽然当时对于万吨轮建造方法技术要求高、建造难度大,但是,技术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最终成功完成了这艘远洋货轮的制造。它全长169.9米,核定载货量达13400吨,排水量达22100吨,能在封冻区域破冰航行,且船上还装备了全套的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设备,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图片

▲1960年12月15日,邮电部发行“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特种邮票,纪念这一伟大成就。

1963年4月30日,“跃进号”正式下水,当时的原计划是,“跃进号”会在海上航行两天,然后于5月2日抵达日本。不过天不遂人愿,“跃进号”启航不到24小时后,前方就传来了坏消息。

 

5月2日,周总理收到日本日中贸易促进协会传来的消息称:“跃进号”59名遇难船员分乘三艘救生艇在海上浮流时,经日本渔船“壹歧丸”救起,并且转登在这个海域的日本巡视船。其实早在得到“跃进号”沉没的消息后不久,周总理就致电海军总司令肖劲光,并立即派出了205、206、211、224四艘护卫舰前去接回船员。当天夜里,日本突然通过媒体向全世界发布消息称:“中国国产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赴日本途中因腹部命中三发鱼雷而沉没。……”随后这个消息在国内外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在国际方面,美国最先进行澄清,表示当时并没有美国海军的舰队在附近海域活动,美国海军部长甚至就“跃进号”沉没事件专门召开了发布会,并且找来太平洋舰队司令作证。美国还强调:“跃进号”沉没不像遭到潜水艇攻击,很可能是中日战争期间埋下的水雷未清理干净,导致“跃进号”触雷而沉。美国的这番发言,不仅撇清了自己的嫌疑,而且还试图激化中日双方的矛盾,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中日双方再次开战。随后日本表示,从未在此区域布置过鱼雷。

 

而在国内,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人质疑我国的造船水平,觉得是质量问题导致“跃进号”沉没,还有人觉得是航线有问题。

 

随着“跃进号”沉船事件在国内外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形势也愈发紧张,周总理当即下令:一查到底。而作为沉船事件的目击者,“跃进号”上的船员是距离真相最近的一群人。

 

5月2日,当“跃进号”船员被接回国内后,船上的部分干部在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而在描述沉船始末时,各船员的说法却有不小的差别。有好几个船员表示:在出事前听到了“通”的一声闷响,像是船遭到了敌人的袭击,发生爆炸后产生的声音,还有人声称自己看到黑影,甚至有船员非常坚定的说:“肯定是潜艇,发射鱼雷后就逃走了”。

 

而船长则觉得船只极有可能是触礁。船长表示“我从海军方面了解到,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生产出爆炸声很小但威力极大的鱼雷、水雷或漂雷,所以我认为触礁沉没的可能性最大。”但是随后却遭到船政委的质疑,原因是“跃进号”一直在正确的航线上前行,而在发生事故前15分钟时,船只的定位还显示距离最近的苏岩礁还有将近10公里。

 

图片

▲导致“跃进号”沉没的苏岩礁所在地理位置图

随后大副又表示:“当时没有岸标,加上天气不好,无法进行天文定位,只能根据计程仪反映的距离和电罗经定位,这只是个概位。还有,船上的仪器设备质量不高,有的根本不适应远洋航行的要求。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很有可能使船偏离规定的航线。”

 

单单从船员的描述中,恐怕很难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真相,为了进一步调查,周总理更是亲自前往上海指导工作。

 

5月13日,周总理亲自在上海召开调查“跃进号”失事原因的汇报会议。可当看到参加会议的都是舰队的副司令以及副政委后,周总理严肃地说道:“跃进号’沉没事件,已成了国际事件了。对于这样的大事,我当总理的要抓;你们这些当司令,当政治委员的,也要亲临第一线,不能只是交给第二把手、第三把手!”很快东海舰队的司令以及政委立即回复道:“我们亲自去!”周总理强调称:“对于重大问题,我们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亲自出马,这要成为一条规矩。主要领导干部不但要亲临第一线,还要善于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不放,一抓到底!”

“跃进号的沉没,极大可能是触礁,但还不能最后排除遭受水下攻击的可能性,因此,最后判明,须到现场进行海中调查。”
——1963年5月8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

最后周总理决定,由东海舰队与交通部门协商,迅速组成了调查沉船原因的海上编队。会上,周总理多次强调:“这次出海调查‘跃进’号沉没的原因,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如果查不清原因,就无法对外发表公告,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国威军威,所以对这次调查必须高度重视。这是海军成立以来首次到远海执行复杂任务,困难肯定不少,特别是调查的海域来往的各国船只、飞机很多,一定要防止发生涉外事件,同时还要做好对付国民党袭击的准备。”最后,除了由10艘舰船1097名人员组成的打捞队伍之外,海军还从东海、北海两支舰队共抽调了30艘舰艇140架飞机组成备战部队,做好一切应战准备。

图片

▲周恩来与调查“跃进号”失事事件的工作人员合影
虽然海上调查队伍筹建完成,可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潜水员的安全问题,因为“跃进号”沉没地的海域周围海水深度近60米,而当时我国潜水员最多只能下潜42米,若强行下潜,必定会给潜水员的生命造成威胁。这就需要两个重要设备,分别是大功率的空气压缩机以及大容量的储气罐,而当时国内只有两套这种设备,周总理当即指示相关领导,务必拿来一套确保潜水员的安全问题。同时还立即命令秘书从香港买来两部水下照相机。
在经过周密的准备工作,5月17日,由“和平61号”货轮、“救捞1号”“救捞8号”“海设号”等组成的联合调查舰队,正式从上海出发北上,并于5月19日抵达了“跃进号”出事的公海海域。
经过近一周的潜水调查,“跃进号”沉没的原因终于被确认:“确系触礁沉没。”
虽然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已经清楚了,但这件事本身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太多了,“跃进号”上有着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设备,为什么依然发生了这样的不幸事件,会不会有其他因素存在?”
据悉,当时考虑到这次赴日航行的特殊意义,“跃进号”上所有船员都经历了极为严格的政治审查。这艘船的原定船员以及船长其实都具备非常丰富的航海经验,可就在出发之前,近一半船员遭到了替换,由于原任船长存在一定的“政治问题”,所以在审核时遭到了撤换,为了保证船只的安全,相关部门更是对全体船员进行了清查三代,可最终被换上的新船长以及新船员在技术方面都不合格。
除了船长,几个驾驶员和二副在此之前也已经两年没出海,三副是第一次经历远洋航行,而普通船员更是像走马观花一般,在种种严苛的政治审查中,平均每4天就会替换一波。
由此直接导致“跃进号”正式启航时,59名船员大多都是“赶鸭子上架”,完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船只就匆匆出发。
而在周总理知道“跃进号”沉没和人员更换有关后,非常生气地说道:“政治,这叫什么政治?纯粹的唯成分论。简直是胡闹!天底下哪有这样保密的?再说,我们不说日本人也会说,‘跃进’号首航日本,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船员们是船的主人,既然将船交给他们,就应该充分地信任他们。这样瞎搞,说到底是什么人也不相信,只相信自己。”除此之外,周总理还了解到,相关部门在制定航线时,忽略了很多安全因素,比如暗礁浅谈以及其它障碍物等等,其实都没被考虑在内,更加生气地说道:“大家想想,这样一些临时从四面八方凑起来的人,在心神不定、目的不明的情况下,乱哄哄地就将一艘万吨巨轮开了出去,行驶的又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错误航线,怎么可能不出事故!这是对国家财产和船员生命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
1963年6月上旬,经过了20多天的调查,终于搞清楚了“跃进号”沉没的全部真相,由于船员的操作失误,导致航线发生偏离,最终发生了跟苏岩礁的碰撞事件,导致“跃进号”最终沉入海底。

图片

▲新华社发表声明:“跃进号”货轮因触礁沉没

来源:江海云航

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