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将至!美线运价大涨、仓库爆仓

2025-09-24

2025年9月,跨境电商行业迎来“冰火两重天”的特殊时刻:一方面,美线海运价格因关税政策调整与供应链错配持续飙升,部分航线运价较年初暴涨300%;另一方面,亚马逊美国站仓库爆仓严重,热门仓库上架延迟超20天,卖家备战黑五的计划被打乱。

 

从“抢舱”到“抢船”的疯狂博弈

 

2025年5月,中美经贸会谈释放关税缓和信号,美国进口商为规避政策不确定性,掀起“囤货潮”。中国至美国航线的集装箱运价在一个月内从2000美元/FEU飙升至7000美元/FEU,部分航线甚至突破1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图片

 

 

这一轮涨价的直接推手是供需失衡:

 

  • 需求端:美国零售商为补库存,将下半年订单集中释放,导致日均订舱量激增277%;

     

  • 供给端:船公司此前因关税压力转移运力至东南亚和欧洲,重新调配船只需1个月以上,舱位缺口达30%;

     

  • 成本转嫁:红海危机、巴拿马运河新规等推高燃油成本,船公司通过征收附加费进一步抬价。

     

案例:深圳某家电企业原计划分批发货至美国,因运价暴涨被迫压缩订单量,单柜利润从15%压缩至5%,甚至出现“出货即亏损”的困境。

 

 

亚马逊“旺季魔咒”提前上演

 

尽管运价高企,中国卖家仍被迫加速发货,导致亚马逊美国站仓库承压:

 

  • 爆仓重灾区:美西SCK8、ONT8,美中FTW1、IND9,美东CLT2等仓库因劳动力短缺和库容限制,预约延迟率超60%;

     

  • 连锁反应:某卖家8月底到港的货物至今未入仓,黑五备货计划被打乱,预计损失超50万美元;

     

  • 深层矛盾:亚马逊自5月起削减卖家库容,库容竞价激烈,中小卖家被迫支付高额超量仓储费。

     

数据:Flexport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9月中国至美国的海运订单量同比激增275%,但仓库周转效率下降40%,形成“运力过剩”与“仓储短缺”的悖论。

 

图片

 

 

 

结语

 

在面临此次爆仓的情况下,中国卖家们需要及时分散物流风险,同步使用亚马逊FBA、第三方海外仓(如万邑通、谷仓)及直发模式,避免单一渠道拥堵;也要与货代保持24小时沟通,实时调整发货计划,优先选择放约稳定的仓库(如MDW2、RFD2)。

 

2025年的“运价暴涨+仓库爆仓”危机,本质是全球化供应链脆弱性的集中暴露。对于中国卖家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转型升级的契机。

 

从短期来看,需在政策窗口期内完成出货,同时通过多元化物流与库存策略降低风险;从长期来看也需从“低价竞争”转向“品牌出海”,通过本地化运营、合规化建设与供应链数字化,构建抗风险能力。

来源:EPS国际物流

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