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线集装箱船市场前景向好
航运业中一个有望实现强劲复苏与未来增长的细分领域,是支线集装箱船板块。船舶经纪公司Intermodal在其最新周报中表示:“继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发布关于支线集装箱船市场的报告后,该板块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增强。过去几周,支线船新造船活动加快,这反映出船东及运营商对该领域中期基本面的信心日益增强。仅在本月前两周,市场就下达了16艘支线船新订单,延续了9月的强劲势头——9月签约量达26艘,创下2024年6月以来的月度最高水平。今年以来,全球已订造157艘新支线集装箱船,使支线船总订单量增至293艘。在此影响下,订单量与船队规模之比已从3月4.6%的历史低点升至当前的7.54%。尽管这标志着明确的上升趋势,但该比例仍远低于其他船型板块——3000-7900标准箱船型板块为10.81%,8000标准箱以上船型板块更是高达46.69%。”
Intermodal研究部负责人Yiannis Parganas先生表示:“当前的订造势头是在贸易格局变化和船队基本面趋紧的背景下形成的。过去几个月,随着美中之间关税紧张局势加剧,贸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美国港口针对中资船舶的相关措施,以及中国港口对美资相关船舶实施的对等关税,已在推动供应链调整。若这些关税措施持续或升级,货物流向可能会更多转向其他门户港口和中转枢纽,尤其是东南亚、印度及地中海地区。在此情况下,区域连通性的重要性将提升,而支线运输服务将成为这一转变的核心。支线船在服务这些灵活的短途航线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连接支线港口与干线枢纽,这一角色是大型船舶无法高效替代的。”
Parganas先生表示:“现有的船队结构进一步支撑了这一乐观前景。考虑到当前支线船队的老龄化现状,这一点尤为重要:支线船平均船龄已达15.2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以标准箱计,船龄超过20年的船舶目前占现有船队的比例约为26%。随着监管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碳强度措施和排放控制相关要求——未来18至24个月内,许多老旧船舶将被迫退出市场。这种自然淘汰将在新造船活动加速的背景下发生,为支线船板块构建出一个充满活力、快速变化的运力格局,这与其他任何集装箱船板块都截然不同。”
他补充道:“另一个重要动态在于这些新运力的建造地点。仅2025年,全球已订造156艘支线船,其中77艘(约占49%)由中国建造,分布在10家不同的中国造船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合同多数流向二级民营船厂,例如Fujian Mawei SB、Fujian Southeast SB、Zhoushan New Rising、Taizhou Haibin以及数家江苏地区的二级和三级造船厂。由于头部造船厂仍以超大型集装箱船和LNG运输船订单为主,寻求小型船舶交付档期的船东正日益转向这些民营造船厂。这显然印证了一种说法:支线船新造船计划的很大一部分由规模较小、灵活性更高的中国造船厂承接,而头部造船厂则继续专注于大型集装箱船和LNG运输船。”
分析师表示:“与大型船舶板块订单量超过需求不同,支线船板块新造船活动的增长是在船队结构性老龄化和退役加速的背景下展开的,这意味着即便签约量上升,整体运力仍将保持紧张。与此同时,关税引发的调整及全球供应链的广泛重组,正为区域内贸易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在货物改道运输以及供应链逐步‘去风险’、脱离传统长途航线的推动下,东南亚、南亚、地中海及非洲部分地区的中转货运量可能会增加。”
Intermodal的分析师总结道:“在此背景下,当前支线船新造船活动的激增不应被视为投机行为,而应看作是战略性布局。在其他竞争板块仍在消化大量大型船舶交付的当下,船东们正锁定稀缺的船厂产能,为满足未来区域贸易需求做准备。支线船市场往往不受超大型船舶相关趋势的影响,而这种差异化如今可能成为其最大优势。随着基本面趋紧、订造活动激增以及区域贸易有望深化,该板块似乎已为一段时期的持续增长和稳健的盈利韧性做好了准备。”
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