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重塑苏伊士运河航运格局:达飞领跑,马士基紧随其后
据航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报道,尽管红海针对商船的袭击事件已导致大多数主流集装箱航运公司大幅减少苏伊士运河航线,但部分欧洲大型航运企业仍在有限范围内继续使用苏伊士运河航线。
Alphaliner统计了今年前10个月各集装箱航运公司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运量数据。其中,法国达飞轮船(CMA CGM)以逾140万标准箱(TEU)的通行量稳居首位。这主要得益于其作为目前唯一一家在法国军方护航下持续穿越红海的大型班轮公司。最近,达飞派遣超大型集装箱船“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轮及其姊妹船“达飞郑和”(CMA CGM Zheng He)轮顺利经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航线。
马士基(Maersk)以约100万TEU的运量位居第二。然而,自2023年底胡塞武装因以色列—哈马斯加沙冲突开始袭击商船以来,马士基便未再进入红海航线。Alphaliner指出:“与达飞不同,马士基目前仅运营连接丹吉尔地中海港(Tanger Med)、塞得港(Port Said)和吉达(Jeddah)的区域性支线航班,刻意避开曼德海峡及红海东部水域。”
土耳其Akkon Lines排行第三位,地中海航运(MSC)则以略超80万TEU的运量排名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远海运(Cosco)和海洋网联船务(ONE)在内的亚洲主要航运公司今年尚未使用苏伊士运河。与此同时,与俄罗斯相关的航运企业已成为苏伊士运河收入的重要来源。
短期内难见大规模回归
尽管胡塞武装近日宣布,只要以色列与哈马斯自10月10日达成的停火协议持续有效,将暂停对以色列关联船舶的袭击,但Alphaliner认为,航运公司短期内不会大规模重返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航线。
原因在于,恢复原有航线需对全球网络进行复杂且耗时的重新部署。Alphaliner强调:“航运公司将保持谨慎,除非能确信红海航线在未来数月内真正实现安全可靠,而不仅限于未来几周。”
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MSC本周二也明确表示,将继续绕行非洲好望角。该公司表示:“为保障船员安全,并确保向客户提供稳定、可预测的服务,MSC目前仍将选择好望角航线。”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媒体。
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