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安全正当时 | 第五十三讲 船舶密闭空间处所维护保养作业请注意




Image




第五十三讲

内河船舶在停泊期间,船员习惯自行对船舶各部位进行打磨除锈、焊接等维修保养作业,一些看似安全的地方,却往往隐藏着巨大作业危险,经常在维修保养作业期间发生爆炸事故。


为了吸取事故经验教训,减少类似事故的再发生,今天向大家介绍一起典型的内河船舶在维修保养期间发生的爆炸事故。



PART 01

 - 「  事故经过  」 - 



2021年1月29日

“顺泰XXXX”船在广州装载褐煤500吨到百色港平果港区那茂码头。


2021年2月5日

“顺泰XXXX”船到达百色平果那茂码头进行卸货。


2021年2月9日

“顺泰XXXX”船卸完货后返回南宁隆安雁江镇停泊。


2021年2月20日

“顺泰XXXX”船因货舱舱壁和底板存在锈蚀,“顺泰XXXX”船驾驶员“潘某”计划自行对货舱进行维修保养,主要是对存在裂缝的地方进行焊接,对锈蚀处进行打磨,再对整个货舱上防锈漆。


2021年2月23日10:47时

“潘某”对货舱底板进行打磨除锈时,打磨区域的货舱底部水密舱壁发生爆炸,四块底板翘起,三块底板飞到货舱前舱壁,一块从船头飞落到水中,“潘某”被爆炸冲击至船艏右舷主甲板上,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Image



PART 02

 - 「  事故原因分析  」 - 


经调查,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

维修作业前未对维修处所密闭舱室进行通风

维修作业前,“潘某”未将货舱底部水密舱壁和两侧的水密舱壁打开进行完全的通风透气,排除易燃易爆气体。“顺泰XXXX”船从2020年至事故发生前多次运输褐煤这类含有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的货物,在运输后又未及时对水密舱壁进行通风排气,特别是货舱底部水密舱壁处于密闭状态,无空气管与外界相连,导致爆炸气体集聚。


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顺泰XXXX”船所在管理公司虽然制定了公司的《明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但未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便船员掌握日常维修时需注意的事项、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等,导致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在未对密闭舱室进行完全通风情况下进行维修作业的危险性。


日常安全作业管理不到位

船员日常自行在船上进行维修作业成为一种习惯,但航运公司未对此种作业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评估,未制定相应的防范举措,日常也未对船员进行安全作业的提醒。

Image


安全生产意识不到位

船员对船舶所载运货物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不掌握,对装运货物可能存在或卸货后持续存在的危险不了解,尤其是对硫酸亚铁、石油焦渗漏二层舱底、煤炭散发出的甲烷气体在二层甲板聚集等危险认识不足。



PART 03

 - 「  海事调查官说安全  」 - 


内河船舶日常维修作业通常会涉及到密闭舱室处,船员往往只注意到机舱和油柜等明显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处所,但对二层舱底、水密舱壁等长期未进行良好通风的处所忽视,而这些处所因运输过程中,也易于集聚易燃易爆气体。因此对这些处所进行保养维修时,如何防止事故发生呢?

Image

航运公司应制定船舶维修防火防爆等安全管理制度,标识船舶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安全作业流程。



航运公司应加强对船舶维修作业的安全培训,定期向船员讲解船舶维护保养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流程,做好事故警示教育。



维修前,船舶应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指导,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



严格执行密闭空间操作规程,尤其是要保持对密闭场所的有效通风排气至少24小时以上,若有条件,应对密闭场所进行测爆,在环境安全情况下在进行维修作业。



进行焊接、切割等明火作业,应使用具有特殊作业操作证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做好安全防护。


Image


维修作业时,应做好防火、用电的安全,特别是焊接、切割时的气瓶应放在安全处所,并应固定。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



船舶装运煤炭、石油焦等矿物后,应及时对货舱水密舱壁进行通风排气,其他船舶日常也应定期对密闭舱室进行通风。


编辑:广西海事局 张华
审核:郭伟斌、朱可欣

欢迎各位读者投稿,我们将积极回应。投稿请发:ism@msa.gov.cn,并请注明:“安全正当时”专栏投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航运安全新动态”和“中国海事局”无关。本公众号上的部分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我们在核实后将删除。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均可转发,但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Image

航运安全新动态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来源:航运安全新动态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