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以案为鉴 | 大型集装箱船舶碰撞码头事故的防范


Image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海上船舶运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也推动着集装箱船舶运输市场的迅猛发展。随着现代集装箱船舶不断朝着大型化、高速化、多用途化的方向发展,大型集装箱船舶在靠泊过程中碰撞码头、桥吊或者与港内船舶碰撞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不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对其靠泊安全问题的思考。
Image



事故概要



Image


2017年11月12日,中国某航运公司一艘335米长,名为“*** YELLOW SEA”集装箱船在靠泊埃及亚历山大港码头过程中发生碰撞码头事故,造成两座桥吊倒塌受损。

Image

2018年10月13日,法国某航运公司一艘336米长,名为“*** CGM MUMBAI”集装箱船在靠泊印度孟买港码头过程中发生碰撞码头事故,造成码头和船舶受损。

2019年7月14日,中国香港某航运公司一艘168米长,名为“*** OF LUCK”集装箱船在靠泊印尼三宝垄港码头过程中发生碰撞码头事故,造成一座桥吊倒塌,一些集装箱受损,一名码头工人受伤。

Image

Image

2020年4月6日,日本某航运公司一艘365米长,名为“*** BRIDGE”集装箱船在靠泊韩国釜山港码头过程中发生碰撞码头事故,造成一座桥吊倒塌、两座桥吊脱轨和一名桥吊操作员受伤。

2021年6月3日,中国香港某航运公司一艘316米长,名为“*** DURBAN”集装箱船在靠泊中国台湾高雄港码头过程中发生碰撞码头事故,造成两座桥吊倒塌、一艘靠泊相邻泊位船舶受损、部分集装箱损坏和3名码头工人受伤受困。




事故分析



任何船舶事故的发生都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决定。

(一)

环境因素

港内水域通航环境一般比较复杂,船舶密度较大,风流影响复杂多变,船舶进港靠泊经常需要大角度转向但可供大型船舶回旋水域较小。

(二)

设备因素

大型集装箱船舶由于船体大、惯性大的特性使得舵效差,反应速度较迟钝,航向稳定性、定向性较差,经常需要一定航速来保持舵效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操作难度较大。


船舶重载时,来车慢,惯性大,不好把定航向;空载时,又受横风影响大,船位极易发生横移。大型集装箱船舶驾驶盲区大,不易及早发现船舶与周边环境的相对位置;并且船舶空载时净空高度高,上层建筑高度经常超出码头桥吊作业高度。有些港口拖轮配备不足,经常因多个靠离泊作业同时进行而无法提供足够的辅助拖轮协助靠泊。

(三)

人员因素

主要包括引航员、船员、港口辅助人员等三个方面。


一是引航员未能提前熟悉引航计划及相关环境因素,登轮后未能充分了解船舶操纵性能,和船长未进行充分沟通,追求快速而采用高速靠泊方式,未能和港口调度、拖轮等建立良好沟通,船舶发生紧迫局面甚至发生险情后无法保持冷静应对。


二是船长在引航员登船后没有与引航员制定合理的靠泊计划,没有使引航员对船舶的操作性充分了解,未能对引航员的危险操作及时提出质疑,在船舶出现紧迫甚至危险局面时没有果断接过船舶指挥权。驾驶台其他船员未能保持时刻充分的瞭望,未能及时将船舶可能面临的危险局面报告船长及引航员,对引航员的车钟令和舵令没有任何质疑就直接执行,驾驶员未能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接收外界安全信息。整个驾驶台团队无法发挥充分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是拖轮船长没能和引航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港口调度、码头靠泊现场指挥未能与船舶建立有效通讯,未能及时预警。



防范建议



(一)

船舶方面

1.加强驾驶台资源管理,控制人为因

的负面影响。

 ■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航运业的蓬勃发展,船舶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但航运人才的教育培养相对滞后,船员市场供应不足,相当一部分船员在拿到适任证书就上岗,船员的实际业务技能良莠不齐,易因为误操作或不熟练导致事故发生。为此,为满足航运需求,要开展多元化的船员技能培训,强化实际能力的培训和开发,尤其是开展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培训。


 ■ 增强情景意识,及时破断事故链。

让船舶驾驶人员保持高度的情景意识,了解船舶内外部环境情况,明确周围环境对本船将产生的影响,及时发现并中断失误链和事故链。及时识别并果断采取措施破断事故链,必须充分发挥驾驶台团队作用,在航行中注意并及时发现各种安全细节问题,避免事故发生。


 ■ 加强驾驶台资源管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升驾驶台团队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在面临复杂局面时分清轻重缓急、处之泰然并化险为夷。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消除可能危害驾驶人员的一切外在不利因素,关注驾驶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明确岗位职责,从而加强和保障团队有效协作。


 ■ 增强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

通过日常教育培训,培养船员良好的思维和工作习惯,靠一点点的积累从而养成一种潜意识,遇到某种外在情况时,可以不假思索地按照规章要求加以执行。

2.认真做好靠泊前准备工作,减少

不利因素影响。

一是大型船舶操纵性较差,应根据船舶自身操纵特性提前制定靠泊计划,对当地海洋环境加以分析,充分了解港口通航密度、风力、风向、潮流等,并对船舶靠泊回旋转向点的位置进行合理性分析。


二是引航员登船后,做好充分交流,确保引航员了解船舶操作性以及船舶拖轮配置情况。


三是加强与拖轮沟通配合,要求在操纵关键点位置及时辅助航行。


四是与港口码头调度及现场指挥建立良好沟通,及时掌握靠泊安全信息。


五是合理安排瞭望人员,减少因驾驶台视觉盲区未能及时发现船舶周围不利环境的因素。

3.加强对规则的遵守。

《避碰规则》是保证船舶安全的重要指引,船舶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遵循《避碰规则》。船舶在进港靠泊过程中,更应格外注意保持瞭望以及使用安全航速。同时,落实驾驶台值班规则,保持通讯畅通,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体系中有关船舶靠泊、驾驶台值班等规定。

4.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体系。

航运公司应加强船员上岗前培训,严格船员聘用考核,并定期开展船舶体系内审,确保安全管理体系在船上有效运行。船上也应按规定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管理体系学习,确保所有船员清楚各自的职责以及所有安全操作规程。


(二)

引航方面


1.引航机构应加强对引航员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引航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


2.引航员在登船前应提前熟悉引航方案,了解当时港区通航环境和气象水文信息。登船后,应尽快了解船舶操纵性、拖轮配备情况等信息。引航过程中,应与拖轮、港口码头调度保持通讯畅通,随时掌握港口动态,并随时与船长保持交流,让船长清楚明白自己的操船意图,认真听取船长的意见。


3.引航员应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当船舶安全出行不良局面时,保持镇定,采取积极措施避免船舶发生险情事故。


(三)

港口方面


1.加强港口通航环境维护,不断优化大型船舶进出港通航环境。


2.根据港口营运安全需求,配备足够数量和功率的辅助拖轮并正确使用拖轮。


3.加强大吨位码头建设,根据靠泊船舶大型化的实际需求,适当增加泊位靠泊碰垫的尺寸和厚度,增加船舶与码头之间的靠泊安全距离。


4.探索在易遭受碰撞的码头及设备上安装探测感应报警装置,提醒码头人员及时移动桥吊或采取其他避碰措施,并向船舶发出报警信息。


5.加强码头靠泊现场指挥人员与船上的通讯联系,及时发现船舶危险局面并向船方有效报警。


编辑:漳州海事局  李懋欣
审核:郭伟斌、朱可欣
Image
航运安全新动态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来源:航运安全新动态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