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智库动态】黄群慧 倪红福: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Image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倪红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从经济循环的概念逻辑视角阐述“新发展格局”,进而构建了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国际国内循环测度指标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GDP分解新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最终品的国内最终需求率和中间品的本国供给率看,还是从全球价值链GDP分解来看,各方面指标都表明中国国内经济循环的依赖程度在90%上下。从国际比较角度看,依赖于国内循环的GDP占比中国排在第5位,这些都说明了如果单纯基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新增经济流量看,在数量上国内经济循环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新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内涵是畅通经济循环,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仅仅体现为中国经济国内循环量在整体经济循环量中占比高、中国的GDP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经济循环,而是主要体现为以国内高水平自主创新为主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以持续扩大国内需求为主不断做大经济流量、以发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相关政策建议:要着力扩大消费以调整内需结构,实现内需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要积极扩大开放水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要加快自主创新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驱动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双循环  全球价值链  内需结构  新发展格局


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讨论都是基于经济理论的定性分析,对如何扩大内需、新格局的实践路径是什么、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对内需的有效供给、如何兼顾外循环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讨论,对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和政策关注推动了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测度方法探讨,涌现出一些基于三驾马车、传统贸易和增加值贸易统计数据的测度方法,且主要思想是基于一国经济对国内和国外的依赖程度来测度“双循环”。但是,这些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经济理论的定性分析,现有国内国际循环的测度方法存在完善之处,对双循环的现状未有系统性的定量分析,在理论、实证数据和测算方面的深化研究不多。

从定性分析深入到定量分析,是一种人类思想发展从一种思想规定向另一种思想规定的客观转化。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运动形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人们若能从数量关系上去把握事物,就能更深刻地认识他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对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和系统测度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从经济循环的概念和理论逻辑的视角阐述新发展格局,进而构建从供给和需求端的国际国内循环测度指标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GDP分解新方法,并利用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诠释了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循环的内涵及其分析逻辑

经济循环的概念可最早追溯到弗朗斯瓦·魁奈的经济表中的循环思想。作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和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在经济思想史上最具影响的著作是《经济表》。1766年,《经济表》分析了当时法国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和再生产问题,也开创了分析社会再生产问题的先河,也开创了经济学循环理论研究的先河。马克思把《经济表》中的再生产循环原理赞誉为“重农学派的最大功劳”,是“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恩格斯将它称为经济学上的“司芬克斯之谜”。经济表分析方法一定意义上是现代国民经济核算的思想源泉,也是投入产出表和一般均衡分析的理论渊源。

虽然《资本论》中没有直接谈及“双循环”的概念,但马克思多次使用和谈及到循环。实际上,马克思从资本循环的角度对经济循环进行了相关阐述,也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观点的理论支撑。马克思(2004)在《资本论》第1卷中提到,从生产过程来看,资本家利用手中的货币购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由此开启资本生产过程,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构成了资本循环,这也正是《资本论》第1卷有资本的生产过程这一副标题的逻辑所在。马克思认为,生产过程决定流通过程,流通过程是为生产过程服务的,这也是他在经济领域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具体体现。因此,资本在自身循环过程中将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换4个环节纳入其中,成为宏观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石。反言之,其中任何一类资本循环出现梗阻,比如商品资本无法实现“惊险的跳跃”转化为货币资本,则表现为商品积压;货币资本无法购买商品资本,则表现为生产过程的预备阶段不顺畅,进而影响社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由此则会影响整体的资本循环过程,从而导致宏观经济出现各种问题。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深刻内涵:质变和量变分析视角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来源:《管理世界》2021年第12期)


推荐阅读

【智库动态 】 孙小雨:后凯恩斯主义和古典-马克思主义产能利用率调整机制理论:一个批判性述评

【智库动态】胡乐明: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智库动态】张彩云、史琳琰、胡怀国:消费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实证分析

【智库动态】林盼:资源何以成为“诅咒”?——对明清时期淮安地区官营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智库动态】朱恒鹏: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融合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Image
(编辑:林盼  孙志超)
Image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 长按关注

来源: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