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7 | 编辑:阿胜 | 阅读:684 | 分享: |
针对运价高企,部分航线缺船、缺箱问题及有关方面对班轮公司的质疑等情况,2020年12月29日,中国船东协会在上海召开了“集运市场调研会”。
来自马士基、中远海运集运、达飞轮船、中外运集运、长荣海运、阳明海运、海丰国际等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班轮公司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企业认为,近期运价持续高企的主要因素是:
班轮公司已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作了积极的应对,具体包括:
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认为,中外班轮公司充分客观地介绍、分析了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现状。中国船东协会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冷静、客观地对待短期需求和长期供应的茅盾,向政府部门客观反映行业现实,介绍船东们所做的努力和船东方面改善行业现状的想法和建议,并动员集装箱供应链的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保持集装箱运输生态圈的高质量发展。
航运市场的运价上涨问题,已引起管理部门的重点关注。2020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近期出口海运货柜运价上涨”的网民留言,以及交通运输部的回应。
网友留言称,东南亚海运市场集装箱和船舶运力不足,造成中国到东南亚海运价格升高。国家约谈班轮公司后,虽然增加了美国等远洋航线的运力,价格有所降低,但东南亚市场的价格仍不断升高,希望国家稳定价格。
交通运输部在回复中表示,对国际海运市场经营秩序和服务质量高度重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建立并实施了国际班轮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运价备案制度,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对运价备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自2020年6月以来,因中国产能逐步恢复,及各国解封后消费市场复苏等因素带动,我外贸航线运量迅速增长。尽管班轮公司相继采取恢复停航航线、加大船期密度、小船换大船等措施,增加了运力投入,但短期内,运力供求矛盾依然存在。
此外,由于进出口不平衡、境外疫情反弹导致境外港口压港严重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中国出口空集装箱短缺现象明显,加剧了运力紧张。据预测,空箱短缺现象,将在2021年农历春节前有所缓解。
交通运输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运价备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并督促协调各有关班轮公司,进一步增加运力和空箱供给。
针对缺箱、缺舱以及运价持续上涨的问题,中国航务周刊记者也采访了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
在他看来,美国从中国的进口远大于出口,产业结构是进出口箱量严重失衡的关键。中国疫情在得到有效管控后,很快复工复产,而欧洲、美国的疫情失控,造成生产停滞,进口需求持续增加,带来了进出口箱量差异的持续扩大。
在此背景下,班轮公司已将除送检、送修外的所有运力,悉数投入市场。货主和货代企业仍觉得运力不足,是因为在国外封国、封城等措施的影响下,海外码头效率低下,缺少集卡司机,陆上集疏运能力也大大降低,不能马上掏箱、调箱,大量空箱难以回收。而新增运力反而加剧塞港问题,有效运力并没有真正增加。
数据显示,2020年,集装箱新箱供应量超过2019年,达到260万TEU,接近造箱产能的上线。集装箱租金和船舶租金,均达到历史高位。
张守国会长认为,集装箱运价暴涨,不是班轮公司能完全掌控的,主要是疫情加剧了供需的严重失衡。一些企业也订制了造箱和新造船计划,但一来,建造交付需要一定时间,二来,航运市场本质上仍然运力过剩,短期缺乏不代表长期需求,要理性对待短期问题,避免因短期运力紧张盲目过度投入新运力,引发运力严重过剩。
张守国会长说:“虽然短期很难预测,但整体趋势是必然的。业界认为,目前行情可能会延续至2021年上半年,缺箱、缺舱等问题将明显缓解。航运业是波动性较大的行业,但绝不能有垄断,不能滥用支配地位,更不能趁火打劫。航运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自律,履行运价报备义务,降低物流成本。航运企业、货代物流企业、货主企业等,都是产业链上的一环,应该强化互动,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解决这一行业性难题。”
(来源:航务周刊)
来源:海运网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