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6 | 编辑:李峰 | 阅读:2679 | 分享: |
2025年8月以来,国内煤炭市场开启强势反弹,普通混煤(4500大卡)价格环比上涨4.4%,焦炭价格大涨9.6%,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持续上行至677元/吨(9月24日)。这轮上涨绝非短期波动,而是供给、需求、政策三重逻辑交织的必然结果,未来煤炭价格仍有明确上行空间。
供给端收缩:价格上涨的核心推力
供给端的持续收紧为煤价上涨奠定了基础。国内产量已出现明显回落,2025年8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下降3.2%,日均产量1260万吨。主产区安全环保检查趋严与能源局的产量核查行动形成叠加效应,山西、陕西等核心产区部分煤矿减产停产,进一步加剧了供给紧张预期。
进口市场的收缩更添压力。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份,中国进口动力煤(非炼焦煤)3257.5万吨,同比下降7.31%,环比增长25.35%。2025年1-8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动力煤22749.2万吨,同比下降13.4%。2025年8月份,中国进口炼焦煤1016.2万吨,同比下降5.0%,环比增长5.6%。2025年1-8月份,中国累计进口炼焦煤7260.8万吨,同比下降8.0%。即便国际煤价下行,国内进口意愿仍持续低迷。全球市场同样暗流涌动,哥伦比亚对以色列的煤炭出口禁令引发连锁反应,以色列转向南非、澳大利亚寻源推高运输成本,间接带动国际煤价上行,进一步削弱了进口煤的补充作用。
需求端回暖:旺季韧性与基建加持
需求端的多重利好正在持续释放。夏季水电出力不足推动火电负荷攀升,8月全国重点电厂日均耗煤维持220万吨高位,凸显煤炭的“兜底”能源价值。“金九银十”旺季如期而至,钢铁、水泥等非电行业用煤需求快速回升,焦炭价格的大幅上涨正是钢铁产业链强劲需求的直接体现。
基建投资预期更强化了中长期需求支撑。雅江水电工程等大型项目启动,叠加“扩内需”政策导向,市场对煤炭的长期消耗形成乐观预期。港口市场已提前反应,5500大卡等主流煤种单周涨幅刷新近年纪录,贸易商因资源紧张普遍挺价惜售,形成“一买就涨”的市场格局。
政策托底:价格中枢的强力支撑
2025年煤炭政策的微妙转向成为价格的重要支撑。政策重心从“保供压价”转向“稳价托底”,明确动力煤“绿色区间”为570-770元/吨,不再强制压低价格。央企执行动态调价机制,地方国企锚定770元上限,推动现货价格向长协价主动靠拢,形成明确的价格底部。
国家能源集团的展望报告更印证了行业长期价值:煤炭消费将在“十五五”前中期进入峰值平台期,未来二十年内供需基本平衡,短期高位爬坡态势明确。这种政策定调和行业前景,彻底扭转了市场对煤价的悲观预期。
价格展望:结构分化与上行空间并存
当前煤炭市场的结构性上涨特征显著。动力煤现货价格已突破央企长协价,后市有望向770元/吨的地方国企长协价逼近。焦煤受动力煤带动与钢铁需求支撑,价格稳中有升,期货市场呈现积极走势。
多重因素共振下,煤炭价格上涨趋势仍将延续:供给收缩的刚性约束短期难以缓解,需求端旺季效应与基建增量形成叠加,政策托底为价格提供安全垫。尽管需警惕政策转向或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但短期内“现货向长协靠拢、焦煤跟随动力煤”的上涨结构已清晰确立,煤炭这一传统能源的价值正被重新定价。
来源:煤炭视界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