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应对中国“特别港务费”,多家航企澄清:美国资本持股不超25%


随着中国针对与美国相关船舶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的措施正式生效,西方航运公司迅速进入自我排查与澄清模式。多家在美上市及拥有美国投资者的知名航运公司日前纷纷发表声明,强调自身“非美属性”,以避免被误判为政策征收对象。

 

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的公告,针对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拥有船舶所有权的船舶;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运营的船舶;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权(表决权、董事会席位)的企业、其他组织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悬挂美国旗的船舶;在美国建造的船舶,按航次计收船舶特别港务费、分阶段实施,自2025年10月14日、2026年4月17日、2027年4月17日、2028年4月17日起,分别按每净吨400、640、880、1120元人民币计收。

 

对此,美国上市干散货航运巨头Star Bulk Carriers 迅速对市场疑虑作出回应。公司强调,其注册地在马绍尔群岛,总部位于希腊,船队由希腊籍管理团队主导运营。旗下船舶“均未悬挂美国国旗,亦非在美国建造”。

 

虽然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代码“SBLK”),但Star Bulk特别指出:“公司仅因上市身份需遵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并不因此成为‘美国实体’。”

 

SEC规定要求持有Star Bulk 股份超过5%的个人必须申报并公开其持股比例。Star Bulk表示,除受益人持股报告外,公司无法准确核实股东身份——因绝大多数股东通过经纪商持股,其股份登记于经纪商“street names”账户,故无法依据持有人提交的其他自愿披露文件进行核验。

 

然而,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包括截至今日提交的受益所有权报告),目前没有任何美国或其他国籍的股东披露其直接或间接持有或控制Star Bulk已发行流通股或表决权的25%或以上份额。事实上,据我们所知,没有任何美国股东对Star Bulk已发行流通股或表决权拥有超过 5% 的实益所有权。此外,我们可确认,Star Bulk董事会中的美国籍成员仅占董事会总人数的 18%(11 名董事中的 2 名)。

 

 

自与Eagle Bulk合并后,Star Bulk成为全球最大干散货航运公司之一,控制和运营 150艘船舶,涵盖海岬型、巴拿马型与超灵便型船。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4.8亿美元,但受运价下行影响,净利润仅 50.1万美元。

 

在Star Bulk之后,丹麦老牌航运集团NORDEN也作出回应。公司在提交给投资者的说明中指出,此前TradeWinds报道美国投资者持有其超过80%股份有误,公司在哥本哈根纳斯达克OMX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DNORD”,截至最新统计,美国股东仅持有约419.6万股,占总股本的 14.6%。

 

 

资料显示,NORDEN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海运服务提供商,成立于 1871 年,是丹麦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航运公司之一。公司在在六大洲设有 19 个办事处,承运各种规模的散货和项目货物。

 

在油轮领域,总部位于百慕大的 DHT Holdings, Inc. 亦发布官方声明,明确指出公司船队不在被纳入“特别港务费”征收范围。

 

 

DHT解释,其每艘船舶均由非美国实体直接持有,在非美国辖区建造,不悬挂美国国旗,并由位于摩纳哥、挪威、新加坡及印度的管理公司运营,公司董事会中美国籍成员约占 20%。

 

DHT也承认,在上市公司体系下,要精确界定“最终实益持有人”存在一定复杂性。公司表示:“我们通常通过公开披露的持股报告了解股东身份,这些报告适用于任何持有公司普通股超过5%股份的投资者,或经自愿披露的持有人。”但由于大部分股东通过托管机构或经纪账户持股,因此股东国籍的确认并不容易。

 

根据目前披露的股权信息,DHT强调,公司“并未发现任何美国投资者或报告集团直接或间接持有、或控制公司已发行股份或表决权总数25%或以上的情况”。现有的两家美国机构投资者中,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 LP持股约7.2%,FMR LLC持股约15.1%,合计仍低于25%的认定标准。

 

2025年二季度,DHT录得营业收入 1.3亿美元,净利润 5603万美元,同比增长 25.9%,旗下22艘VLCC总计716万载重吨,部分在期租、部分活跃于现货市场。

来源:海运圈聚焦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