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09 | 编辑:E航网 | 阅读:671 | 分享: |
第四十二讲
2018年5月,从美国巴尔的摩港装运煤炭到日本福山港的某轮,航行途中2号货舱发生爆炸,造成舱盖严重损坏,不能正常开闭,以致于货舱内的部分货物不能卸载,只能留在船上。船东一直未寻求到经济的修理和卸货方案,最后船舶几经辗转,最终在印度某港口才卸掉所有煤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经事故调查发现,引起爆炸的气体正是从煤炭中释放的甲烷导致。
2009年1月7日,某轮装载12000t的煤炭从秦皇岛出发,当航行至石岛水域时,两个货舱中的煤炭发生了自燃,火势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将威胁到整个船舶安全,船舶采取封舱隔绝空气、冷却等措施初步控制了火情,在克服了台风、货场有限以及火灾复燃等困难后有惊无险的卸完了所有货物,避免了事故的发生。经调查发现,引起货舱自燃的罪魁祸首仍然是煤炭释放的包括甲烷在内的可燃气体。
IMSBC规则中对于煤的主要货物形态有以下三种分类:▼
01 煤
描述
煤(烟煤和无烟煤)是一种包含非晶质碳和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天然的固体易燃物质。
特性
02 煤泥
描述
煤泥是一种细颗粒的煤水混合物。
特性
03 褐煤砖
描述
褐煤砖的制造过程是把干煤粒压入压缩砖体中。
特性
煤炭的化学危险性主要有以下四类:▼
所有的煤炭几乎都具有释放甲烷气体的可能性。煤炭是具有孔隙——裂隙二元结构的吸附体,其内部吸附着大量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甲烷气体。煤炭从地下开采出来后,由于压力和温度等条件的变化,在整个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吸附的甲烷就会释放出来,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影响煤炭释放甲烷的因素有:
(1)煤层越深,开采出的煤越易释放甲烷;
(2)煤中含水量越大,对甲烷的吸附能力越差,即越易释放甲烷;
(3)煤被开采到地面的时间越短,在运输过程中越易释放甲烷;
(4)煤化程度低的煤比煤化程度高的煤易释放甲烷,即释放甲烷的能力为泥炭>褐煤>次烟煤>烟煤>无烟煤。
在正常气压下,甲烷的爆炸下限(LEL)为5~6%,爆炸上限(UEL)为15~16%;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9.5%时,就会发生最强烈的爆炸。其中,氧浓度降低时爆炸下限变化不大,而爆炸上限明显降低;当氧浓度低于12%时,混合气体就失去爆炸性(见柯瓦德爆炸三角形)。
硫酸亚铁(FeS04)由于其不稳定性可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即:
硫酸铁(Fe2(SO4)3)作为一种氧化剂进一步促进黄铁矿的氧化:
在装运中,当出现有装运总量超过50%的煤粒度都小于10mm,或者超过10%的煤粒度都小于1mm,则这批煤炭即可认为是易流态化货物。当货物水分超过其适运水分极限,船舶震动,货物易流态化,会使船舶稳性减小,甚至丧失,造成船舶倾覆。因而IMSBC规则把此种煤炭视为A类货物。
煤炭中的硫分是有害的杂质,当它与水氧化后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对船舶钢板造成腐蚀.同时产生易燃易爆的氢气。氢气无色无嗅,比空气轻,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宽,从4%~75%,危险性很大。
了解货物的硫酸危害性,可参考案例:《船舶货舱中的神秘“危险气体”,硫酸亚铁运输知多少?》
建议根据IMSBC规则要求装载和运输煤炭,具体内容如下:▼
主讲人:吴文正
编辑:天津散固
审核:郭伟斌、李大泽
主讲人介绍
吴文正,2003年毕业于集美大学航海技术专业,2011年毕业于世界海事大学海事安全与环境管理专业。曾就职于湛江海事局、广东海事局,现就职于中国海事局安全管理处,高级海事调查官、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主任审核员。长期从事于海事调查、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航运公司安全管理等海事监管工作。
来源:航运安全新动态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