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别被红海“停火”骗了:马士基仍在绕行,运价藏着更棘手的连锁反应


红海这处牵动全球航运命脉与地缘博弈的关键场域,一周之内便完成了从 “缓和假象” 到 “风险回聚” 的转折。从停火协议下的航线松动,到军事布局与权力真空引发的新变数,局势的复杂性正持续升级。
一、最新动态(截至2025年10月22日)
1.胡塞武装持续袭击与战略升级
2025年10月1日,胡塞武装使用“圣城”系列巡航导弹击中荷兰籍货轮“MINERVAGRACHT”号,导致船体起火并全员弃船,一名船员重伤不治。这是继9月29日该船首次遇袭后的再次打击,显示胡塞武装对关联以色列船只的打击常态化。此次袭击使用的导弹射程超200公里,标志其远程打击能力显著提升。10月16日,胡塞武装确认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加马里在8月28日以色列空袭中身亡,其子侯赛因(13岁)同时遇难,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
2.航运公司策略分化与试探性复航
尽管安全风险高企,部分船司开始试探性调整航线。CMA CGM于10月14日升级REX2服务,新增青岛至约旦亚喀巴直航,并在沙特吉达两次停靠,全程不经过苏伊士运河。SeaLead宣布10月27日启动Five Seas Express(5CX)航线,恢复通过苏伊士运河连接中国与地中海港口。然而,马士基、赫伯罗特等头部企业仍维持绕行好望角策略,亚欧航线航程延长约3500海里,单次航行燃油消耗增加1000吨以上。
3.国际护航联盟效能有限与内部裂痕
美国主导的“繁荣卫士”联盟因多国不愿公开参与而名存实亡。欧盟“盾牌”行动舰队虽成功救援“MINERVAGRACHT”号船员,但难以全面覆盖航道风险。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5月穿越红海时,因担心袭击被迫保持高度戒备,凸显护航力量的脆弱性。北约国家在联合行动中临阵脱逃,如西班牙护卫舰“愤怒号”后撤、意大利“法桑号”拒绝接近加沙海岸,进一步削弱了联盟凝聚力。
4.苏伊士运河通行量下滑与埃及应对
红海危机导致苏伊士运河通行量大幅下降,2025年1-4月通过船舶数量同比减少14.9%,净吨位下降19.4%。埃及通过提供15%通行费折扣、扩建南航道等措施吸引船舶,但10月1日袭击事件仍导致运河北向船队单日缩减18%。为应对绕行带来的运力缺口,埃及正推动“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建设,计划通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分流部分货物。
二、冲突根源与深层动因
1.巴以问题外溢与地区博弈
胡塞武装自2023年10月起以“支持巴勒斯坦”为由,对红海水域关联以色列的船只发动袭击。其核心诉求包括:迫使以色列结束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解除对也门的经济封锁,以及提升自身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伊朗通过提供导弹技术和资金支持,间接介入红海冲突,加剧了地区大国的对抗。
2.也门内战与教派矛盾
胡塞武装与也门政府的冲突本质上是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教派斗争。沙特等海湾国家自2015年起介入也门内战,支持也门政府对抗胡塞,但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红海作为也门重要的经济命脉,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3.航运通道控制权与经济利益
红海承担全球约12%的海运原油和8%的液化天然气运输,亚欧航线年贸易额达8520亿欧元。控制红海航道不仅能影响全球能源价格,还能通过通行费和保险费获取经济收益。胡塞武装通过袭击商船推高航运成本(亚欧航线运费上涨30%以上),间接削弱以色列及西方国家的经济利益。
三、航运业连锁反应与经济影响
1.运输成本飙升与供应链中断
绕行好望角导致亚欧航线航程增加约30%,单次航行成本上升30万美元以上。欧盟碳信用额成本因航程延长增加近三倍,一艘14,000TEU集装箱船的碳配额费用从9.8万欧元涨至28.5万欧元。汽车、电子等对时效敏感的行业受到严重冲击,特斯拉柏林工厂因零部件短缺被迫停产14天,沃尔沃比利时工厂停工3天。
2.碳排放激增与环保压力
2024年因绕行导致的集装箱航运业新增碳排放达1800万吨,相当于柬埔寨全国总量。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的全面实施(2026年覆盖100%航运排放)将进一步推高成本,预计亚洲船东2026年碳排放成本将超10亿欧元。
3.保险费率上涨与航运风险溢价
劳合社将胡塞打击范围从“也门沿岸200海里”扩大至“北纬28°至索马里海岸”,船舶战争险保费上涨5-10倍。部分保险公司对途经红海的船只收取额外保费,或要求提供护航证明,进一步增加了运营负担。
四、国际社会应对与博弈
1.外交斡旋与停火尝试
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要求胡塞停止袭击,但中国、俄罗斯等国对决议被曲解滥用表示担忧,多次投弃权票。美国推动的加沙停火协议(2025年10月9日)虽暂时缓解紧张,但胡塞未明确承诺停止红海行动。埃及、沙特等地区国家试图通过对话恢复航道安全,但受制于也门内战和伊朗因素,进展有限。
2.军事打击与威慑行动
美国自2023年12月起对胡塞目标发动多次空袭,2025年10月2日“沙漠铁锤”行动摧毁也门荷台达12处导弹阵地,但胡塞迅速展示未受损的雷达和通信车,凸显打击效果有限。以色列则通过“斩首行动”清除胡塞高层,2025年已击毙12名高官,包括总参谋长加马里,试图削弱其指挥能力。
3.替代运输方案与基础设施建设
为减少对红海的依赖,企业加速布局中欧班列、苏伊士运河替代路线(如非洲东海岸港口中转)及北极航道。中国推动的中吉乌铁路预计2026年通车,将为亚欧货物运输提供新选择。阿联酋通过“太空共享”计划,联合Space42推出手机直连卫星的互联网服务,以应对海底电缆因冲突中断的风险。
五、未来趋势与不确定性
1.冲突长期化与航运格局重构
若巴以问题无解,胡塞可能继续袭击红海船只,航运公司或将被迫长期绕行。这将推动亚欧航线运力向苏伊士运河和北极航道分流,重塑全球航运网络。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CA)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将通行量恢复至危机前的105%,但需依赖地区局势稳定。
2.能源转型与航运绿色化
为应对碳排放压力,航运公司加速推进船舶改造,如中远海运“天秤座”轮完成甲醇双燃料改造,中国船级社与中远海运联合开发数字船舶管理框架。IMO净零排放法规(2027年生效)将进一步倒逼行业转型,预计2030年前亚太地区LNG船舶运营市场占比将达50%。
3.地缘博弈与联盟重组
红海危机可能促使更多国家寻求自主防御能力,如欧盟计划扩大“盾牌”行动规模,印度、日本等国也在评估参与护航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中俄等国通过加强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间接提升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加剧大国博弈。
结论:红海局势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压力锅”,其演变不仅取决于巴以冲突的解决,还涉及地区大国博弈、能源转型及航运格局重构。短期内,航运公司需在安全与成本间艰难平衡,而长期解决方案则需国际社会协同推动也门和平进程、建立多边航运安全机制,并加速替代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通过WIFFA等行业组织获取实时风险信息、参与数字化平台提升运营效率,将是应对危机的关键策略。

 

来源:浩海海运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