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1-25 | 编辑:李峰 | 阅读:2590 | 分享: |
疫情期间,全球主要集装箱船公司曾争相订购超大型集装箱船。而近年来,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供应链转移与区域经济整合,加上海运联盟重组对支线船舶的需求,新造船订单明显转向中小型集装箱船,如集运业龙头地中海航运(MSC)自疫情以来累计购入约461艘二手船舶,均为中小型船。
过去一个月更是接连出现多笔订单,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再创2008年以来新高,目前已占现役船队规模的34%。
上月,达飞轮船(CMA CGM)与印度科钦造船厂确认已签署建造6艘1700TEU液化天然气双燃料船的意向书,首批船舶将于2029年开始交付。Alphaliner数据显示,达飞手持订单量已达到142艘,运力达182万TEU,仅次于MSC。
达飞轮船首席财务官Ramon Fernandez表示,达飞计划到2029年拥有超过160艘双燃料船,若将租赁船舶计算在内,其船队规模将超过200艘。“这不仅关乎市场份额。我们订购的新船均为双燃料船舶,航运业需要共同推进脱碳进程,而绿色船舶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与此同时,赫伯罗特(Hapag-Lloyd)将发展重点也转向了支线集装箱船,月初宣布将在两家中国船厂订购至多14至24艘3500-4500TEU支线集装箱船,预计将在2028年交付。随后,该公司在财报中披露了新建最多22艘5000TEU以下集装箱船的计划。
另有消息称,赫伯罗特还将作为MPC公司在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订造的4艘4500TEU集装箱船的租赁方,这批新船同样计划于2028年交付。
希腊船东Conbulk Shipmanagement近年来一直专注于油轮业务,本月首次涉足集装箱板块,在扬州国裕船舶订造了两艘5000TEU集装箱船。与此同时,另一家希腊船东Cape Shipping也正重新布局集装箱业务,在新大洋造船订造了两艘3100TEU集装箱船,预计从2028年第二季度起交付。
19日,专注亚洲地区的德翔海运(TS Lines)持续扩大自有船队规模,在马尾造船订造2+2艘2900TEU集装箱船,预计2028年交付。
希腊船东Danaos与越南运营商海安运输与装卸股份公司(HAH)各自向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订造了两艘7100TEU集装箱船。海安公司正积极拓展船队规模,本次新船订单通过其与码头运营商Viconship合资成立的“海安绿色航运”下达。此举标志着该企业实现了从过去专注支线船舶向大型化运营的重要跨越。
船舶经纪公司MB Shipbrokers指出,本周市场呈现出“新船订单活动的显著回升”,尤其在大型船舶板块表现突出。该公司强调支线及中型船舶吨位需求稳健,并补充称:“我们预计航运市场将延续繁忙态势直至年底。”
根据航运业界高层分析,在亚洲地区,中美贸易战引发的供应链转移促使东南亚制造业崛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短程海运需求显著增长。同时,今年初完成重组的海运联盟促使成员航商自去年起就着手重整船队:MSC因转为独立运营,为维持原有航线网络服务,需要大量中小型船舶作为集货船;而马士基与赫伯罗特新组建的“双子星联盟”采取枢纽港策略,干线母船仅停靠国际枢纽港,次要港口的货物均需依赖集货船进行转运。
另一方面,中小型集装箱船队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克拉克森研究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中,全球3000TEU以下的支线型集装箱船共计3910艘,其中船龄超过20年的占比达26%。英国知名航运咨询机构MSI进一步指出,当前支线船队中高达60%的船舶船龄已超过20年。这一现状与强劲的市场需求共同构成了当前新造船订单,特别是中小型船舶订单激增的重要背景。
来源:海事服务网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