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13 | 编辑:E航小辉 | 阅读:530 | 分享: |
秦皇岛煤炭网讯 近期,东北华北地区强对流发展,部分地区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而长江以南地区炎热仍是“主旋律”,广州等地有高温出没。其实今年这类天气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暴雨大范围“肆虐”北方、“秋老虎”长时盘踞南方,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河南暴雨,当地甚至多次成为降雨核心地带。
监测数据显示,自主汛期以来,东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3%、内蒙古东部偏多28.3%;华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52.7%;黄淮地区偏多15%,其中河南省平均偏多67.8%。从降水数据就能看出,今夏极端暴雨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再反观前冬极端寒潮降温、春季沙尘暴异常活跃,我国极端天气现象似乎越来越常态化。
然而不止我国,周边国家亦是如此。近期,灾难性洪水肆虐欧洲,多地损失严重,而加拿大、美国两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干旱情况日趋严重,美国西岸东岸更是呈现“水深火热”干湿两重天,日本则遭遇史上最早超强梅雨。以上主要是北半球极端天气事件,全球范围极端天气事件更是数不胜数。
北半球异常天气的主要推手
专家表示,此轮北半球极端天气事件背后的主要推手是极地升温。年初北极上空的平流层突然升温导致极地涡旋裂变,极地高压对极地涡旋的控制力减弱,冷锋南下,引发了全球严重寒潮事件,也致使极地与赤道之间的温差梯度变小,随后西风带急流位置与强度出现异常,中高纬度环流系统的经向梯度加大。所谓西风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行星风带,也就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极易形成温带气旋,接连反复,空气运动主要是由自西向东。
对于我国来说,6月份以来,东北地区冷涡较为活跃,与位置偏北的副热带高压对冲下,该地区降雨接连发生。而对于华北、黄淮一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是降水偏多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为强度偏强且西伸北抬,同时叠加了中高纬度鄂霍茨克阻塞高压的影响。今年我国冷冬热夏、南旱北涝、中高纬度暴雨频发,这也正是极地升温带来的连锁反应。
目前来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开关”现已被打开,无论是单一局地的极端天气,还是连锁效应的极端气候事件,归根到底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太阳光的高度透明性,同时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红外线,进而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引发温室效应。随着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逐渐变小,也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温室气体长时间盘踞无法散去。近年来,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对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影响,已经十分迫切,今年从高温热浪到暴雨洪水等恶劣极端天气事件更是不断发生。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中表示,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较工业化水平高出了1.2度,而距《巴黎协议》规定的1.5度气温升温临界点仅差0.3度。现实问题也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因为一旦超越了这一界限,地球温度要想下降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了。
今冬异常天气或加重煤炭供需格局
然而,短期内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无法改变,碳达峰、碳中和尚需努力,极地气温仍将有升高的趋势。今年以来,极地与赤道温差梯度缩小的影响一直存在,今冬高压对极地涡旋的控制力将继续减弱,冷锋轻易可改道南下,而太平洋大概率将出现一次拉尼娜事件,可助力东亚地区经向活动,今冬冷空气活跃趋势将加强。
由此来看,今冬极寒天气表现大概率增强,将带动全球能源消耗增加,而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消费量更是易增难降,尤其是东北、华北黄淮一带。再加上前期我国煤炭行业库存向下消耗过快,回补不畅导致库存缓冲作用下降,今冬煤炭需求将快速向上传导。
而上述提到的诸多异常天气事件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主要集中在北纬40度附近的中高纬度地区,我国煤炭的主产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也正处于这一纬度,极端天气下今冬煤炭生产或多或少将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截至目前我国煤炭供需格局持续偏紧,国家虽大力增产保供,但整体显效尚需时日,今冬煤炭供给难有明显放量。
综上所述,今冬我国煤炭市场时段性、阶段性供需偏紧格局将加剧,即使当前煤价高企不下,煤炭消费淡季仍将是终端补库的关键期。商人逐利是本性,但面对全球气候灾害,企业应当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杜绝恶意炒作煤价、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行为,加快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煤炭生产并向终端转移,共度寒冬。
来源:秦皇岛煤炭网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