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4 | 编辑:cmy | 阅读:2820 | 分享: |
“美国活力号”(American Energy)油轮长900英尺(约274米),船体为黑色,驾驶台有十层楼高。顶层甲板上凸出来的是巨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储罐,边角方正,罐身涂成青绿色,与波多黎各南部海岸佩纽埃拉斯港的海水相映成趣。
这艘船归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克劳利海事公司所有,今年6月首次向波多黎各运送了3500万加仑(约13万立方米)超低温冷冻液化天然气——这些天然气来自美国页岩气开采商,被冷却至零下260华氏度(约零下162摄氏度)。克劳利海事58岁的董事长兼主要所有人小托马斯·克劳利说,单这一批货物产生的电力,就足够8万户家庭用一年。
“美国活力号”对克劳利来说是艘新船,但别看它外观光鲜,其实早就是艘旧船了。它建造于1994年,本已要送去拆船厂,但去年被克劳利以约2500万美元买下。为什么他要投资这样一艘船?要知道,每天都有十几艘更大、更新、更高效的油轮,将美国液化天然气运往全球。或者换一个角度,在路易斯安那州或得克萨斯州有数百艘现代化巨型油轮,满载着液化天然气,它们就不能顺路去一趟佩纽埃拉斯港吗?
答案就藏在《琼斯法案》里。这部法案又称1920年《商船法》,规定凡在美属港口间航行的船只,必须由美国制造、配备美国船员并悬挂美国国旗——除非获得豁免。
“美国活力号”确实需要豁免——因为它是在法国造的。
克劳利能让这艘船获得《琼斯法案》合规资格,全因发现了一个漏洞:1996年的一项法律规定,那一年之前在国外建造的船只,可从事《琼斯法案》管辖的国内航运贸易。“我们当时担心一艘都找不到。”他说。
这听着就很荒谬。美国的产品销往欧洲和亚洲已这么多年,如今要把同样的产品运往美属领地,却得钻一个技术漏洞,找一艘差点要送到废品厂的旧船才行?
但这恰恰体现了克劳利的过人之处:在这个全球最不容懈怠的重资产行业里,他早已练就在监管的浅滩暗礁间穿行的本领。克劳利海事旗下125艘船中,112艘符合《琼斯法案》的要求,公司也凭借35亿美元的营收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龙头。
正是靠着在这个受保护的“航道”里稳健行驶,克劳利(他和直系亲属持有公司约80%股份,价值约15亿美元)得以避开航运巨头的锋芒,比如丹麦的马士基(营收560亿美元)和中国的中远海运(营收320亿美元)。“《琼斯法案》不是驱动公司的核心动力,但我们的运营确实离不开它。”克劳利说。
加图研究所的科林·格雷博(Colin Grabow)等《琼斯法案》的批评者认为,若该法案的目的是保护和激励国内航运船队,使之日益强大,那它显然失败了,理应废除。他说,克劳利翻新法国造旧油轮,并将之命名为“美国活力号”的做法“恰恰说明,只要让《琼斯法案》对美国人的束缚稍稍放松一点,就能看到成效”。
克劳利最近确实给船队添了一艘美国造的船:全电动拖船“电子狼号”(eWolf),由阿拉巴马州科登的Master Boat Builders建造,目前在圣迭戈港作业。这艘82英尺长的拖船拖力达70吨,造价约3500万美元,是传统拖船的两倍。零排放固然好,但它续航有限。即便获得了圣迭戈空气污染控制区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的1300万美元补贴,但克劳利还是说,再买一艘并不划算。
未来,决策权将落到克劳利家族的第四代手上,包括在伦敦从事保险行业的女儿,以及27岁、在西雅图负责港口拖船业务的儿子班农·克劳利(Bannon Crowley)。“我一直是这个公司的守护者,”现任掌门人说,“现在我想把这种守护的责任教给他们。”
来源:江海云航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