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7 | 编辑:李峰 | 阅读:26 | 分享: |
这个夏天,“苏超”爆火出圈,一场球赛引得上百万人抢票,一个话题吸引上亿人次关注,不仅球场上赛事激烈,球场外也同样热闹。“苏超”全名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参赛队有13支,来自江苏省13个设区的市,江湖人称“十三太保”。不过,这项赛事如今能够火爆全网,并不是因为比赛水平有多么高超,而是它引发的全民造梗热情。如今的“苏超”已经融入了文化、美食、经济、历史、地理、旅游等众多元素,各种花式玩法层出不穷。
同样的,江苏也是我国头号造船大省,在“苏超”火爆出圈的“娱乐场”,怎么能少了江苏船舶工业的身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江苏造船业“十三太保”的“阵容班底”,看看谁是江苏造船业的“真南哥”。(以下按照截至8月17日的苏超积分榜排序)
南 通
南通的船舶海工产业实力雄厚,作为主导产业和地标产业,其船舶、海工装备制造规模分别约占全国的1/10、1/4,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国家高技术船舶基地、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试点城市。南通集聚了中远海运重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NACKS)、启东中远海工装备有限公司、南通中远船务有限公司)、招商局工业(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振华重工(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央企、国企集团在南通深度布局,日本川崎、新加坡海庭等知名企业落户南通,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在南通发展壮大。
目前,南通拥有400多家规模以上船舶海工及相关企业,2024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造船完工量507.8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1359.7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2509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15.2%、65.5%、58%。全年交付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等各类海洋油气装备,风电安装平台、升压站等风电资源开发装备,海工模块等海工装备65艘(座)、新承接订单64艘(座)、手持订单118艘(座)。
徐 州
来源:江苏港航微信公众号
徐州主要布局一些内河船舶维修保障企业。2025年,徐州市计划拆解老旧船舶126艘,规模空前,力度巨大。该市旨在通过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船舶,促进新能源船舶发展。
南 京
来源:南京金陵官方微信
南京拥有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八研究院、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苏美达船舶有限公司,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等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船舶研发设计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
盐 城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来源:中国海油
盐城现有14家船舶修造企业,从业员工约2200人,可建造多种船型,其中江苏勤丰船业有限公司规模较大。配套产业方面,160余家船配企业产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江苏新恒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打破国外垄断,挪世航力船舶科技(盐城)有限公司的旋筒风帆在节能环保领域竞争力强。
泰 州
泰州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和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依托近百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和12.5米深水航道,形成了“构成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分布集中”的集群效应,逐步构建起集研发、设计、建造、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泰州市船舶及配套产业现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过亿元企业50家。在总装建造领域,汇聚了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等13家规模以上造船企业,覆盖多种主流船型及配套产品。新扬子造船已建成交付全球最大240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和全球最大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还是首家民营企业实现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液化石油气(LPG)船、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气体船型的全系列技术储备的民营企业;新时代造船的智能化分段制造车间,作为国内最大的单体智能化平面分段生产车间,可通过智能软件相互协作节省劳动力近50%,造船效率提高30%以上。
在船舶配套领域,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极机械等一批企业竞争力强劲,产品涉及动力系统及装置、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电子电气设备、船用舾装件、通导及自动化系统和材料7个大项上千个品种。其中,亚星锚链自主研发的R6级深海系泊链首次打破国外垄断,该公司研发的海工系泊链已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南极机械的“船用空气管自动关闭装置”获全国第一份、全球第六份“欧盟互认式认可证书”,在提升企业国内外品牌影响力以及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泰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744亿元,同比增长20.6%;造船完工量130艘、10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7%,完工量分别占全省的45.1%、全国的21.4%和全球的11.9%。
淮 安
江苏开泰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新能源船舶绿色制造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来源:澎湃新闻
淮安的江苏神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神工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华晨气缸套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船舶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 锡
来源:无锡市人民政府官网
无锡集聚了船舶工业产业链上的科研创新、高端制造与新兴技术应用等诸多重要力量。在科研创新层面,汇聚了中船集团旗下第七〇二研究所、第七〇三研究所分部等。中船集团旗下中船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舰船用发电机生产厂家和特种装备动力配套厂家,以及国内领先的风电配套产品制造商,不久前自主研制的9兆瓦级高速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正式下线。在高端制造领域,中船集团旗下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产品广泛覆盖三大主流船型和特种船市场,其自主研发的4万吨自卸船体现了企业在船舶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创新成果。
此外,无锡还积极布局新兴技术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聚焦绿色、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江苏省无锡船厂有限公司产品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水泥驳船、太湖观光游览船,发展到海监巡逻艇、石油钻井平台工作船、散货船等,产品不仅内销,还大量出口至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七〇二所旗下的无锡东方船研高性能船艇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打造的中国首艘海上大型新能源纯电动客船“屿见 77”号于今年6月启动建造;2024年下水的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海船“蠡湖未来”号,由滨湖企业无锡蠡湖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大连海事大学等院企研发,该船以氢气为主要能源,最大可实现200海里的续航里程,展现了无锡在氢燃料电池船舶关键技术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
苏 州
苏州拥有4家船舶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如位于太仓的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还有江苏龙腾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为船舶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连云港
来源:上游新闻
目前,连云港市船舶产业形成了灌河沿岸民用船舶修造、连云电动拖船和国际船舶修理、赣榆渔船修造三个产业集中区,建造的钢质船型主要有近海集装箱船、远洋散货船、加油船、纯电动拖船、化学品船、渔船等多种船型,鸿云实业“云港”系列纯电拖船和全球首套高压变频船用岸电系统,填补了国内大功率绿色低碳港口作业拖船的空白。配套产业方面,在流体装卸、储运设备方面形成了杰瑞自动化、远洋流体、中远海运等一批重点企业,主要生产港口、船用流体装卸设备以及LNG输送转驳、储运设备,流体装卸设备,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已形成全国最大的石化储运装卸臂生产基地。代表性企业有:连云港鸿云实业有限公司、连云港五洲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连云港胜华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等7家规模以上造船企业,以及中船集团旗下第七一六所等科研单位。
扬 州
来源:扬州中远海运重工
作为江苏省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扬州集聚了一批沿江船舶总装制造企业和以船用电缆、船舶钢结构、船舶电气电子等为特色的配套企业,还形成了以船舶设计、劳务服务、产业技能培训等为主的船舶海工生产性服务业。目前扬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76家,拥有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扬州)有限公司、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等一批造船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涵盖三大主流船型和特种船舶(滚装船、中小型化学品船、海洋工程船等),不少企业已成为细分市场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扬州船舶海工企业紧跟市场发展趋势,交付了一批绿色、智能、高端船型产品,国内首制700TEU纯电动集装箱船、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9500车位汽车滚装船等开创性产品相继交付。2024年,全市船舶海工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431.8亿元、同比增长23.1%;全市造船完工量71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3%。
宿 迁
来源: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官网
宿迁代表性船舶配套企业为中运海洋装备(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宿迁苏宿工业园区,是2023年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之一。该园区专注于船用锚链、海洋系泊链、深远海渔业养殖专用系泊链、深远海漂浮式风力发电系泊系统及配套件的研发与生产。另外,该市代表性的船海企业还包括宿迁泓石船舶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
近年来,宿迁积极打造“向海发展”开放新格局,充分发挥中心港区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周边港口及主流江海港的合作紧密度,打造了更多精品优势航线,持续降低物流成本、优化服务能级,构建物流资源集聚、通道优势互补的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宿迁港目前已开通宿迁至上海、太仓、南京、连云港等8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每周航次超50个,202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27万标箱。
常 州
常州开洋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现场/来源:溧阳融媒体中心
常州拥有20多家船舶制造企业,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2024年船舶制造业总产值约8亿元。其中,常州玻璃钢造船产值占比高达一半,主打内河小型游艇、游船、画舫船等特色产品,产业具备环保新能源船舶基因。常州代表企业有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江苏金洋造船有限公司、常州市中海船舶螺旋桨有限公司等。
目前,常州市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从玻璃钢向铝制、钢制转变,拓展游船、公务艇生产业务,未来将加速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值得关注的是,金创集团旗下金创航运在智能化舱室内饰配套领域表现突出,为行业注入了新动能。
镇 江
来源:镇江市工商联官方微信
镇江拥有81家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其研制的13个项目获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拥有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集团旗下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镇江赛尔尼柯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镇江正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船舶、配套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镇江初步形成了集船舶配套、海工配套、船舶制造、海工制造、船海科教、船海生产性服务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船海产业体系。
同时,区别于通泰扬地区,镇江整船建造更加聚焦于特种船舶建造;船用中速柴油机、螺旋桨、环保电站、船舶电器、船用系泊链、救生艇用柴油机等六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多功能全回转工作船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建造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中速柴油机、高端船用配电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此外,镇江的船海科教资源丰富,全省唯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方向的特色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有着“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称号。
来源:E航网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