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班轮安全:近期集装箱船事故背后的深层剖析


在全球贸易的庞大网络中,班轮业作为连接各大洲的关键纽带,承载着海量货物的运输重任。然而,近期达飞轮船旗下“CMA CGM J. MADISON”号在马六甲海峡突发火灾、马士基的“Marie Maersk”号在西非近海遭遇火情以及赫伯罗特新交付的超大型集装箱船“Rotterdam Express”号在摩洛哥港口发生碰撞事故,这一系列事件如重锤般敲响了班轮业安全的警钟。这些事故不仅对涉事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带来严峻挑战。

 

事故详情回溯

 

  当地时间8月18日上午8时许,法国达飞旗下“CMA CGM J.MADISON”轮在从新加坡港驶往哈里发港途中,于马六甲海峡北部海域突发火情,事发后被迫折返驶往附近的巴生港寻求灭火支援。该轮建于2018年,悬挂马耳他国旗,事发前于8月17日从新加坡港出发 ,原定后续挂靠多个中东重要港口,其火灾事故预计将使后续目的港船期受到严重影响。

图片

 

  8月13日上午,马士基旗下“Marie Maersk”号在从荷兰鹿特丹驶往马来西亚丹戎帕拉帕斯港途中,于西非海岸附近发生火灾。该船建于2013年,运力为19,076TEU,8月4日从鹿特丹出发。事故发生后,荷兰打捞公司斯密特介入协助救援,全体船员安全,船舶状态保持稳定,消防拖轮紧急出动赶赴现场救援,“Marie Maersk”号转向驶往利比里亚海岸方向以获取岸上支援,但火灾造成的货损情况暂无法确认。

 

  而在8月12日,赫伯罗特旗下的“Rotterdam Express”号在摩洛哥北部的Tangier Med港1号集装箱码头发生撞击事故。该船是2025年3月交付的新船,长399.9米,宽61米,最大载重可达23,664TEU,挂德国旗,隶属于赫伯罗特与马士基联合推出的双子星“Gemini Network”航运联盟,主要执行远东至北欧航线服务。事故因强烈风力使船只偏离航道,撞击港口防波堤,造成船体约20米长裂缝及几个压载水舱损坏 ,不过未造成人员伤亡、货物损坏或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赫伯罗特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四艘拖船协助处理,船只按计划完成货物卸载并转移到另一泊位继续卸货。

 

图片

 

事故原因探究

 

船舶设备老化与维护隐患

 

  “CMA CGM J.MADISON”号建成于2018年,“Marie Maersk”号建于2013年,尽管船龄不算特别长,但在长期高强度的全球航行中,船舶设备持续运转,面临着严苛的海洋环境考验。如果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存在漏洞,例如消防设备未能定期有效检查、电气线路老化未及时更换,就极易引发火灾事故。一些航运公司为控制成本,可能会减少维护投入、延长设备使用年限,这无疑给船舶航行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

 

极端天气与复杂海况影响

 

  在“Marie Maersk”号火灾事故以及“Rotterdam Express”号碰撞事故中,天气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西非近海海域气候复杂多变,可能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高温等极端天气。高温环境下,集装箱内货物如果存放不当,发生化学反应就极易引发自燃。“Rotterdam Express”号因强烈风力偏离航道撞上防波堤,凸显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船舶操控难度大增,港口引航等配套服务也面临巨大挑战,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图片

 

人为操作失误与管理漏洞

 

  船员作为船舶航行的直接执行者,其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在装卸货过程中,如果未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例如货物绑扎不牢固、堆码不合理,在船舶航行时就容易发生位移、倒塌,甚至引发火灾。在船舶日常管理方面,若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船员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当遇到突发状况时,船员可能无法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导致事故进一步恶化。

 

对班轮业及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供应链中断与延迟

 

  这些事故直接导致涉事船舶船期延误,使得货物无法按时抵达目的地。对于许多依赖准时交付货物的企业而言,这可能引发生产停滞、订单违约等连锁反应。例如,一些电子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受阻,生产线被迫停工;服装企业错过销售旺季,造成库存积压和经济损失。全球供应链是一个紧密协作的系统,一处出现问题,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及上下游众多企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保险成本增加

 

  航运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承担的赔付风险上升,必然会提高保险费率。班轮公司为货物运输投保的成本增加,进而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客户身上,导致物流费用上涨。这不仅加重了货主企业的负担,也可能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活跃度。

 

行业信任危机

 

  连续的安全事故会让货主对班轮公司的运输能力和安全保障产生质疑,降低对班轮业的信任度。未来在选择合作班轮公司时,货主会更加谨慎,可能倾向于选择安全记录良好的公司,这对于一些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班轮公司来说,将面临客户流失、业务萎缩的困境,整个班轮行业的市场格局也可能因此发生变动。

 

应对策略与行业反思

 

强化船舶维护与技术升级

 

  班轮公司应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完善的船舶维护计划,增加维护资金投入,定期对船舶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更新。积极引入先进的船舶安全技术,如智能火灾预警系统、自动化货物绑扎设备、高精度船舶导航系统等,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提升船员培训与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船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船舶驾驶、货物装卸等操作技能,还要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加强对船舶运营全过程的安全监督,定期开展安全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对。

 

加强与港口等外部合作

 

  班轮公司应与港口管理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在船舶进出港、货物装卸等环节加强沟通与协作。港口方面要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引航服务,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及时为船舶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和安全建议,共同保障船舶在港口区域的安全作业。同时,航运业各相关方应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安全风险。

 

  近期班轮业的这一系列安全事故为整个行业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只有深刻反思事故原因,从船舶维护、人员管理、外部合作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提升班轮业的安全水平,保障全球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在未来,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发展,班轮业面临的挑战将不断变化,安全管理工作也需与时俱进,持续改进,以适应新的形势需求 。

来源:航运信息服务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