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伍德麦肯兹预测全球煤炭需求达峰时间或将延后


717日,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发布文章《持久力:新能源现状如何延长煤炭衰落期》,探讨能源安全、电力需求和技术选择如何导致煤炭需求在更长时间内大幅增加。文章指出,全球煤炭需求比预期更具韧性。基于此构建了一个高煤炭需求情景,该情景下全球电力系统仍然以低碳能源为主,但亚洲9个国家掌握着煤炭的未来。预计2025年到2050年,煤炭年均产量将比基准情景高出32%,而煤炭需求达峰可能从2026年延后至2030年,随后进入较慢的平台期。

煤炭需求提升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①能源安全和可负担性对于亚洲几个最大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来说,煤炭是支持能源安全、可负担性和就业的战略性国内资源;②电力需求增长由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AI)和电气化进展迅速,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政府和企业可能会选择更长时间、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煤炭资源,从而减缓对低碳替代品的投资;③技术改进煤炭在灵活供电方面取得进展,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和氢气混燃等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善燃煤电厂的排放状况,延长其运行寿命。考虑到各国希望更好地控制能源资源以实现价格合理且可靠的电气化,未来510年,能源投资可能会从净零排放路径转向煤炭等传统选项。

1能源安全和可负担性成为首要考虑因素

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煤炭需求的基石,两国都将丰富的煤炭资源视为能源安全的支柱,并正努力限制能源进口。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尽管在清洁能源方面投入巨资,但能源安全仍将优先于逐步淘汰煤炭。印度继续扩大国内煤炭产量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煤炭生产维持着大量的就业,是地方和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驱动力,煤发电有助于维持亚洲市场能源价格低位。目前,国产煤炭满足了中国和印度85%90%的需求。

2、电力需求增长使煤炭继续作为能源结构的组成部分

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都将逐步淘汰燃煤发电资产作为其脱碳计划的基础,但近年来全球许多发电企业都在延长燃煤电厂使用寿命或提高利用率,其原因在于:全球经济电气化加速,人工智能对电力的巨大需求正在推动各大能源市场展开电力供应的战略竞争;零碳电力并非万能,储能技术的发展速度还不足以将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基荷能源,使得煤炭成为勉强维持基荷需求的生命线;投资者在部署替代燃电技术时正遭受“价格冲击”,虽然太阳能是成本最低的新型发电能源,但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仍面临关税威胁、工厂回流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延误;随着煤炭替代成本的不断攀升,现有煤炭资产的价值也在不断上升,这些价值很大程度上与产能价值挂钩,而非与高价时段售电的价值挂钩。

3、燃煤技术创新为煤炭带来更大价值

随着全球电气化进程的推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中现有电力资产(包括最新的燃煤电厂)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升。由于燃煤电厂的平均寿命在5060年,且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燃煤电厂还比较年轻,因此,最大限度地延长电厂寿命、优化运营并部署减排技术具有经济激励。

煤电技术创新提供了灵活性,20202025年,中国通过改造部署了200吉瓦的先进燃煤电厂,占目前1200吉瓦装机容量的15%以上。新增装机容量可实现灵活的深度负荷跟踪运行,为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支撑。然而,这些电厂通常需要容量补贴或其他市场机制的支持,如果没有足够补偿,其经济效益将面临挑战。

CCUS技术理论上解决了燃煤碳排放这一最大挑战,但当前采用CCUS的煤电厂寥寥无几,其最大障碍在于极高运营和资本成本。为了应对成本挑战,需要投资激励和足够的政策支持,包括补助、资金投资和基于生产的税收抵免、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支持的CO2承购协议,以及明确的许可和责任政策框架。

减少燃煤电厂排放的下一代混燃技术主要是混氨和氢,日本和韩国率先在其燃煤电厂中测试和实施这项技术。氨/氢混燃技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克服高昂的成本、政府激励、技术挑战、基础设施和物流等。然而,燃煤电厂实现50%氨混燃的碳排放量与未减排的燃气电厂相当,而且混绕过程中还会产生额外的有害氮氧化物排放,使得行业内对此项技术的热情有所消退。

来源:网络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