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网

资讯

煤炭在东盟能源格局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作用


10月7日,东盟能源中心(ASEAN Centre for Energy)发布了《煤炭在东盟能源格局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作用》(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Role of Coal in the ASEAN Energy Landscape的研究报告。

报告表示,煤炭长期以来一直是东盟能源系统的基础,支持着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工业化。它塑造了国家的增长路径,维持了当地生计,并提供了可以满足不断增长需求的负担得起、可靠的电力能源

长期以来,煤炭在东盟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过去的25年里,煤炭在东盟的能源结构中占比接近40%。目前,印尼和菲律宾的煤炭占比保持在60%以上;其次是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占比在40%以上;泰国与老挝相似,煤炭占比接近20%。

近二十年来东盟电力生产组合中的煤炭占比

煤炭被视为廉价、韧性强的和安全的能源,尤其是在全球天然气和石油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印尼的国内市场义务(DMO)政策,以及马来西亚的管制电价,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当地的发电和用电具有负担得起的能力。

正是这些特性使煤炭成为东盟国家的主导燃料,然而,现在却带来了紧迫的挑战。它东盟最大的排放来源,而其持续的增长,可能会将该地区锁定在与东盟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和碳中和相冲突的高碳轨迹上。

跟踪东盟的进展揭示了一个由动力和惯性共同定义的能源转型格局。报告跟踪了该地区四个最大的煤炭使用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在过去五年中的煤炭转型进展。确定了四个缓慢进展的挑战:

  • 政策碎片化源于国际脱碳承诺与国内能源现实之间的不匹配。公众对快速淘汰煤炭的呼声经常与监管谨慎发生冲突,导致政策调整和豁免。

  • 在快速工业化的AMS适应措施能源安全优先事项尽管有长期的脱碳目标,但能源安全是优先事项推动了持续对燃煤电厂CFPP  (Coal-fired power plants-CFPP)的支持依靠,尤其是冶炼的自备电厂

  • “没有新的燃煤电厂CFPP”政策通常不包括已经批准或正在建设的项目,即使政府承诺限制,仍允许计划的项目增加新的煤电容量。

  • 财务障碍阻碍了加速淘汰。资产减记、电力采购协议(PPA)的罚款以及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需求迫使适应政策措施AMS在提前退役和清洁转型中高度依赖国际资金。

 

此外,尽管通过数字化和可再生能源的整合,煤炭业务正在逐步采用更清洁的做法,但这些措施仍然属于增量性质。它们主要针对运营效率和当地的污染控制,而不是为了符合气候目标所需的深度脱碳。

报告提出了三个战略重点,以指导该地区在支持煤炭转型方面的下一阶段政策设计和区域合作:

  • 最紧迫的挑战是打破锁定循环。 继续扩大未控制的煤炭产能可能会削弱国家和区域转型战略。东盟应建立更强有力的碳和甲烷监测、报告和核实(MRV)系统,协调整个东盟地区的数据,以建立信誉、指导投资决策并展示可量化的进展。如果没有这些措施,逐步提高的效率将被新产能带来的排放增长所掩盖。

  • 东盟必须制定反映各国实际情况的煤炭逐步淘汰策略,同时保持与长期气候目标的一致性。这些策略应优先考虑淘汰最不高效的发电厂,同时在必要时支持临时的效率升级,以维持能源安全。与此同时,该地区应探索煤炭资源在燃烧之外的其他用途。

  • 减少煤炭使用将重塑能源系统,也将重塑地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依赖煤炭的地区面临失业、财政收入减少和社区受损的风险。因此,公平转型必须超越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再培训、社会保护和经济多元化。机会在于向关键矿产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多元化,这些产业与煤炭行业共享治理框架和技能重叠。

 

报告得出结论,东盟的煤炭发展轨迹最好理解为有序下降和战略重新配置。即将出台的2026-2030年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APAEC)必须反映这一现实。它应超越对清洁煤技术的狭隘关注,转向一个全面的转型框架,该框架整合了明确的逐步淘汰途径、煤炭的替代用途、转型融资动员和以人类为中心的策略。

过去,煤炭支撑了东盟的增长。在短期内,煤炭的持续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未来必须重新定义。东盟面临的挑战是以一种确保可靠能源供应、保护工人和社区,并将该地区定位为未来几十年具有竞争力、韧性和可持续的能源系统的方式,引导并管理煤炭有计划分步骤的下降。

来源:中国煤经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