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3 | 编辑:李峰 | 阅读:2684 | 分享: |
伦敦投票前最后时刻,华盛顿以签证、港口、合同与官员制裁相要挟,全球航运监管面临地缘政治化风险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即将于10月14—17日举行特别MEPC会议、审议并表决“净零框架(Net-Zero Framework, NZF)”之际,美国政府发布最新联合声明,明确将该框架定性为“联合国体系内的首个全球碳税”,并宣布考虑对支持该框架的国家采取五项反制。
该声明由国务卿马可·卢比奥、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交通部长肖恩·达菲于10月10日共同签署,该声明强调不会接受任何被视为不公平增加美国公众与产业负担的国际安排,并将对支持NZF的国家采取跨部门、多工具的应对措施。
根据美方公开文本与多家权威媒体的整理,美国拟对投赞成票或支持NZF的国家采取一揽子连贯手段:在港口与航运准入方面,美方计划对相关国家挂旗、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额外美国港口费用,并不排除在“反竞争调查/潜在规制”的名义下,限制乃至禁止特定旗国船舶进入美国港口。
在人事通行方面,美国将通过提高C-1/D海员签证费用、增加重新面谈要求、调整海员签证配额等方式收紧海员流动。
在商业合作层面,声明提出对来自支持NZF国家、且与美国政府合同相关的新造船、LNG码头与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施加限制或罚则。
此外,美国还将以费用工具进一步加压,对支持国船舶在美靠港征收附加性费用,并把矛头指向政策推动者,考虑对被界定为推动“激进气候政策”的官员实施签证与金融制裁;同时保留包括关税与额外行政费用在内的更多“在研措施”,其总体目标是“对欧洲主导的全球气候规则外溢施加成本”。
五项反制措施的要点:
港口与航运准入限制:对相关国家挂旗、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额外美国港口费,必要时限制或禁止其进入美国港口,并以“反竞争调查/潜在规制”为由对特定旗国船舶施加限制。
海员签证收紧:提高C-1/D海员签证费用,增加强制性面谈要求,调整并收紧签证配额。
商业合同惩罚:对支持NZF国家、且与美国政府合同相关的新造船、LNG码头与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施加限制或罚则。
对政策推动者的制裁:针对被认为推动“激进气候政策”的官员实施签证限制与金融制裁。
更多在研措施:考虑追加关税与行政性费用等手段,对被认定为推动“欧洲主导的全球气候规则外溢”的国家施加成本。
此次“加码”的直接时点,是IMO举行的特别会议(MEPC/ES.2),其议程被官方描述为将“审议并拟采用”纳入《MARPOL公约》附件VI的新章节与相关条款,因而被视为是否正式通过NZF的关键节点。从规则内涵看,NZF通常被解读为“全球统一的强制性减排路径与温室气体定价”的组合监管,此前在MEPC 83阶段已获原则性通过,伦敦会议被寄望于把目标化为可执行的条文与指南。从国内政治与成本角度,美方在声明中强调NZF将提升美国居民、能源与航运企业以及游客的成本,甚至可能令全球航运成本上升10%以上,因此在会前明确反对、以免“既成事实”形成国际约束。
与美国的强硬立场并行,全球行业主流机构与多家国家级船东协会多次发声,呼吁“在伦敦创造历史”,通过一个可执行、可核查、可比对的全球统一框架,以避免监管碎片化并为绿色燃料投资去风险;公开支持者包括ICS、ECSA、ASA、IAPH、IBIA、ITF、WSC等国际组织,以及日本、比利时、荷兰、新加坡、英国、挪威、丹麦等七个国家级船东协会,他们的核心论点是:只有全球统一规则才能驱动一个全球化行业在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并确保海事劳动力的公正转型。
与此同时,部分大型油运/气运船东集团对现行文本表达“严重关切”,认为减排轨迹、成本分担与竞争公平仍需更“现实”的校准。行业媒体也注意到,美国将港口准入、签证与政府合同等纳入威慑清单,使会前紧张程度明显升级。
在合规版图方面,如果NZF未能通过,区域性碳价与燃料标准的“各自为政”态势可能进一步扩散,企业将不得不在多套口径之间切换;而一旦NZF获通过,美国的单边反制与潜在对等措施又会把全球营运置于更高的不确定性之中。
在营运组织层面,港口准入限制与海员签证收紧将直接影响船期稳定性与班期可靠性,航线设计、靠泊策略与配员计划势必需要重排,这类调整在短期内往往带来效率损失与成本抬升。至于项目融资与合同履约,涉及LNG基础设施、造船与长期租约的重资产项目,将因监管预期与地缘政策的摇摆而面临“二次定价”,融资成本、合同条款与风险溢价都可能随之调整。
如果NZF在多数国家支持下最终通过,美国政府是否真的会对这些国家实施制裁?届时船舶还会挂靠美国港口吗? 这一关键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最终文本的强度、配套指南与过渡期的安排,也取决于主要经济体之间可能出现的对等性举措与协调空间。无论投票结果如何,伦敦会议几乎注定成为全球航运减碳治理与地缘政治互动的分水岭:要么在统一规则下加速清晰化,要么在多重机制中加剧碎片化,而企业在两种情境下的合规、营运与融资策略将呈现截然不同的路径。
IMO净零之争的本质,是在“全球统一规则”与“主权经济安全”之间寻找平衡。规则即市场,确定性即生产力:只有统一、可预期、可核查的制度安排,才能真正撬动绿色燃料与船队更新的长期资本。但当港口、签证与制裁进入政策工具箱,航运产业链便被更深地卷入地缘政治博弈,其合规成本与贸易效率也将随之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当前最务实的任务,是把“雄心曲线”校准为“可执行轨道”,在技术可达、成本可承、竞争可公平的前提下,尽快形成稳定、透明且可验证的操作性规则。
来源:江海云航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