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1-28 | 编辑:李峰 | 阅读:2371 | 分享: |
航运界网消息,船期延误是困扰集运业的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长期以来班轮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有效应对。
作为集运市场上的风向标,马士基与赫伯罗特(Hapag-Lloyd)的新CP“双子星”联盟(Gemini)一直备受关注,高准班率一直是其主打的卖点。随着准班率达到90%,这两家公司CEO日前均公开表示,客户有可能会为“高准班率”支付溢价。
简言之,德国赫伯罗特和丹麦马士基的新CP“双子星”合作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进展非常成功,实现了准班率达到了90%的目标。在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看来,这不仅为集运业树立了“可靠性的新标杆”。而且意味着客户可以节省资金,因为他们的货物在船上花费的时间更少,使客户能够用更少的库存进行管理,对托运人来说是肯定“物有所值”。
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说,“在与客户的讨论中也清楚地看到,他们确实看到了从供应链中节省一两周库存的真正机会,这显然是有价值的。”
此前,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Vincent Clerc)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柯文胜也强调了“高准班率”的价值,可以使客户降低库存。
事实上,数据显示,10月份欧洲港口到港平均等待时间已延长至1.9天,表明班轮公司在整体上仍面临维持既定船期表的压力。
Drewry数据显示,欧洲主要港口的船舶等待时间比中国港口的相应时间长。延误有几个潜在原因,包括港口罢工、港口拥堵、恶劣天气、基础设施故障和突发事故,甩柜以及计划性船期表调整等,其中一些因素显然超出了船公司和/或港口的控制。
Drewry认为,毫无疑问,更高的准班率为利益相关者(港口、托运人、货代)带来了显著的利益,包括减少滞期费、优化码头作业效率、降低内陆运输成本等。
针对“高准班率”溢价,业界存在不同的声音:货主认为,提供合理准时服务本该就是班轮公司的责任,而非需要支付“溢价”的增值选项,难道不是这样吗?
Drewry指出,由于欧洲主要港口利用率很高,灵活性很小,因此拥堵很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扩散至后续挂靠港,从而加剧整体拥堵并限制应急替代方案。
Drewry总结称,“在我们看来,船期延误的问题即使可以得到控制和改善,也不会完全消失。”
来源:航运界
电话:025-85511250 / 85511260 / 85511275
传真:025-85567816
邮箱:89655699@qq.com



